儘管沒有特別的著墨,但義大利的確是我過去數年領團生涯中,一個有著意外深厚緣份的國度;因此早在’06年丹‧布朗的《天使與魔鬼》小說版上架之時,就曾以「天使與魔鬼的誘惑國度」為題,舉辦過多次的旅遊講座。

我覺得,因為精彩劇情的穿針引線,使得許多熟悉的景點變得更加鮮活起來,就領隊(導遊)的角度來看,在原本已然豐富無比的歷史上、更多了許多故事可以講述,事實上我也看過許多遊客、拿著各種語言版本的原著小說,對照著書中的景點一一尋訪。

雖然在《達文西密碼》的時候,也做過相關的行程,但由於《達文西密碼》跨越的景點與城市太多(巴黎、倫敦、愛丁堡),當講座是很精彩,要構成行程就實在太過昂貴,只能讓真正的狂熱者自行探索。但《天使與魔鬼》單純許多。除去位於瑞法邊境的CER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之外,其他的場景都位於羅馬和梵蒂岡,雖是雙城雙國,卻在同一市區,方便多了。

(其實我自己很想造訪CERN,不過和小說沒什麼關係,純粹因為它是全球資訊網~WWW的誕生之處;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聖地。)

在我看來,義大利處處有天使(在教堂、街角,以及路旁的正妹),也處處是魔鬼(牠們隱身於隨處可見的名牌、美食與美景中),是個一不小心就要黯然銷魂、傾家蕩產的國家;如今終於盼到電影版上映,我也將心目中的「羅馬+梵蒂岡 雙國雙城B+M+W行程」架構出來;在過去幾次造訪時,拍到了一些劇情中提到的景點,一併分享。先看屬於羅馬市區的部份。

萬神殿(Pantheon):土之誤解

羅伯‧蘭登從伽利略的《真相圖解》中找到標示光明路徑的第一句詩,是「桑提土墓起,惡魔洞相伴」,這樣的線索將他導引到萬神殿。作為羅馬市區除了圓形競技場之外,最知名也最古老的一棟大型建築,不把它寫進小說中似乎說不過去;或許是這樣,丹布朗特別安排了一段「誤解」的情節,讓讀者跟著團團轉的藍登博士,順便觀光了一下萬神殿。

「一如以往,蘭登敬畏地欣賞著這棟建築物。萬神殿,諸神的殿堂,異教神祇,自然與土地之神。從外頭看,整個結構似乎比他記憶中更像個箱子。重直的柱子和三角形的門廊遮住了其後的圓頂。」(P.248)

「入口上方那行自負的粗體碑文,讓他確定這裡的確是萬神殿。M AGRIPPA L F COS TERTIUM FECIT。一如往常,蘭登邊翻譯著這行拉丁文,邊覺得好笑。三任執政官馬可斯‧阿格利帕所建。可真是謙虛哩,他心想,」(P.248)

不過根據目前的考古研究,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並且觸摸到的萬神殿,是在西元125年左右由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的,所以這段文字究竟是原本Agrippa建造時就有的,還是哈德良皇帝表達對這位奧古斯都身旁大將的崇敬之意?──我只知道,以前念美工科的時候常常在畫的石膏像「阿古力巴」,原來就是最早建造萬神殿的人!!

在羅馬市區許多重要的地標、噴泉上,可以看到許多方尖碑(Obelisk)。這些方尖碑是羅馬帝國時代從埃及千里迢迢搬運回來,除了作為文化傳承的標誌,應該也有宣揚國威的意義。在小說中,丹布朗拿它們作為異教(反基督宗教)的象徵。

萬神殿廣場(又稱為圓宮廣場)噴泉上的這座方尖碑,看了一些相關資料,據說來自埃及的伊西絲神廟。還有另外一座,安置在智慧女神廣場(Piazzza Della Minerva)。

稍微離開一下羅馬:下圖就是埃及亞斯文的菲萊伊西絲神廟(Temple of Isis Philae)入口,兩千年前,上面提到的兩座方尖碑,是否就矗立在我站的位置兩旁的基座上?

再回到萬神殿內部。

「在他們上方,屋頂那個著名的圓洞透進了一束明亮的夕陽光芒。眼窗洞,蘭登心想。惡魔洞。」(P.250)「有個第五世紀的神學家曾把萬神殿稱為惡魔之星,警告說屋頂的那個洞是惡魔的入口!」(P.254)

在現代的巨蛋體育場出現之前,萬神殿在漫長的將近兩千年間,一直穩居世界最大圓頂建築的地位;靠得不是惡魔,而是羅馬人無與倫比的建築技術。我每次仰望這個洞,心中總是想著,以前的羅馬人為什麼能蓋出這樣的建築?更神奇地是它歷兩千年而不倒。

圓洞以及旁邊的凹槽,都是為了減輕圓頂的重量,並強化整體結構;是由混凝土建造而成。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法,「古羅馬人當時使用的混凝土是來自那波利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種骨料。然後在建造穹頂時,將比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後逐漸選用比較輕的骨料向上,到頂部時只使用浮石混雜多孔火山岩。」

太神奇。

 「即使隔著一段距離,她也看得出這座幕很特別。那具棺槨就像其他的一樣,外面罩著一層樹脂玻璃,嵌在牆壁上。透過那層玻璃,她可以看到石棺的正面。拉斐爾‧桑提,1483─1520」(P.255)

關於萬神殿中的拉斐爾陵墓,小說形容得十分詳盡,直接看圖片對照吧。

萬神殿番外篇:金杯咖啡店(TAZZA D’ORO

「三三兩兩帶著攝影機的觀光客閒逛著,還有幾個坐在金杯咖啡店的戶外座位上,享受全羅馬城最棒的冰咖啡。」(P.248)

看電影試片時,拍到萬神殿這一段,背景有個冰淇淋和咖啡店的招牌;不禁得意地附著凱洛的耳朵說,這是我每次都會去的地方。「這根本是閃光,」她不甘願地說。

金杯咖啡店由於就在萬神殿旁,很適合作為集合地點,而且有許多觀光客都懂得來這裡買咖啡豆、咖啡粉,甚至咖啡糖。所以店家甚至用中文寫了一張「金杯咖啡店」貼在門上。就算不買,喝一杯道地的Espresso,也很過癮(不過我還沒喝過它的冰咖啡,真是失策)。

拿佛那廣場四河噴泉(Piazza Navona & 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水之恐懼

「貝尼尼的《四河噴泉》頌讚古代世界的四條主要河流──尼羅河、恆河、多瑙河,以及拉布拉他河,作為對水的致敬作品,真是無懈可擊。水,蘭登心想。最後一個標記。太完美了。」(P.406)

「一座由石灰華大理石所構成的崎嶇小山,充滿了冒著水的洞穴和石窟。整座石墩上佈滿了異教的形象,最頂端則聳立著一座方尖碑,往上還要高出四十呎。蘭登目光逐步往上。在方尖碑頂端,有個模糊的陰影襯著天空,是一隻靜棲的鴿子。」(P.414)

說起來拿佛那廣場(一般譯為「拿沃納」廣場)也是觀光行程必到之處,除了參觀貝尼尼的作品~四河噴泉,也為了感受廣場上的藝術氣氛;夏天的晚上樂聲飄飄、人聲鼎沸,氣氛很好。冬天廣場上沒什麼人,相對冷清許多。前兩次來的時候,四河噴泉整個圍起來整修,相當掃興,不知道現在開放了沒?

這是較早拍到的相片;依序是尼羅河、恆河、多瑙河、拉布拉他河。

電影的官方部落格寫道,「尼羅河雕像的頭與臉被整塊布遮蓋,左手則試圖將布撐開,彷彿是不願意看到尼羅河總是泛濫成災的情景。」不過根據我看過的資料,那是代表當時尚未找到尼羅河源頭的意思。

小說當中,羅伯蘭登一路追著兇手到這個地點,還是失敗了,而且自己也點被殺;對於蘭登博士而言,這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充滿恐懼的噴泉。

巴貝里尼廣場 與 貝尼尼飯店(Piazza Barberini & Hotel Bernini

「他凝視著薇多莉雅的床,看到了枕頭套上的粗體繡花標誌:貝尼尼飯店。蘭登不禁微笑起來,薇多莉雅選得真好。這個舊式的奢華套房俯瞰著貝尼尼的特里同噴泉……全羅馬再沒有更適合的飯店了。」(P.559)

帶團在羅馬市區穿梭,從萬神殿、許願池,一路走上西班牙廣場時,有時會特別繞過來巴貝里尼廣場,看看這尊著名的貝尼尼雕塑作品(可惜到的時間不對,前景雕塑沒吃到光,失敗)。右側就是早年拍攝《羅馬假期》電影時,作為片中安妮公主在羅馬的行宮場景的巴貝里尼宮(Palazzo Barberini),目前是國立古代藝術博物館所在地。

這位特里同(Triton,或者譯為特里頓、崔頓),是希臘羅馬神話中的海神波希頓之子。這麼說大概還很陌生,不過五年級的同學,說起「海王子」應該都還有印象吧?「東東」,正是從「Triton」翻譯過來的。(「海王子來啦~海王子來~啦~~」)(笑)

背景的貝尼尼飯店,就是小說最後,蘭登和薇多莉雅點到為止的床戲發生之場景。從這裡看下來的日景很不錯,夜景更棒;有幾次晚上遊覽車經過廣場,都實在很想住住看哪。

真正的「土」和「火」我沒去過,所以沒寫到。下一篇,再談梵蒂岡的相關景點。

【相關連結】

《天使與魔鬼》小說與電影相關部份場景flickr相簿

時報出版《天使與魔鬼》小說專題頁面

《天使與魔鬼》電影繁體中文網站

張國立《天使與魔鬼大現場》書籍頁面
張社長這本書看得出來也是為了趕著電影上映的熱潮匆忙推出,感覺有些粗慥,但景點和相關典故蒐集得算是相當齊全;如果你能忍受老掉牙的張式幽默的話(失敬了),還是值得推薦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工頭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