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我們正在開會;同事間有人輕聲地說,誒,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了耶,於是打開了會議室裡的電視。畫面上傳來的是 NHK 空拍的仙台機場,從遠處漫過來的海水正在進入跑道和停機坪。

因為空拍的距離那麼遠,看起來只像是下雨時路邊淹水一般,疲乏的經驗值,還無法一時理解要有多強大的海嘯威力,才能把水推進到內陸那麼遠、淹到那般深。當時,只匆匆看了幾眼,很快地試圖把心神收回到正在進行的會議中;直到會議結束,回到座位上,才瞠目結舌地看到陸續傳來的畫面與訊息。

縱使是習慣了好萊塢大場面山崩地裂電腦特效,但那天下午,海嘯追著車子跑、一路摧枯拉朽沖垮無數建築的畫面,就如同2001年911事件時,同樣目瞪口呆地看著客機撞進世貿大樓的震撼一般,我知道,那都將成為我們這一代一生中難以抹滅的記憶。

 

如果你看過2006年重拍的《日本沉沒》,或許也和我一樣,在電影院中看到大銀幕的片頭時,發出了一聲讚嘆。出身動畫作家、擅長特效畫面營造的導演樋口真嗣,精心選取了日本各地代表性的季節美景:

經典的新幹線列車呼嘯滑過富士山腳下的畫面、京都清水寺和木屋町通的秋色、合掌村的冬雪、嚴島神社的春櫻、庶民居住的團地、都會上班族通勤的人潮、東京大都會與熱鬧商店街、鄉野間的兩節電車、打著槌球的老人、夕陽前賦歸的漁船、暮色中的住宅區、華燈初上的夜新宿與六本木、從一望無際的曠野到高樓林立的都心……

對照著早已了然於胸的毀滅性劇情,這些搭上岩代太郎配樂的絕美畫面,竟美得如此令人心疼。沒有人能否認,日本的確是個四季分明、整潔美麗的國度,然而,就像這些畫面所預示的,這也是個極其脆弱、如春櫻秋楓冬雪夏陽般,隨時有毀滅性天災侵襲的國度。

而且,我總覺得,其實日本人心中都有著這樣的認知與準備。

我們或許可以說,就是這樣纖細而脆弱的感知,造就了這個民族處處小心翼翼、低調多禮,卻又狂傲無畏、有時甚至放浪形骸、匪夷所思的人格、行為與藝術表現。

做為曾被侵略、殖民或屠殺的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的人民,確實有太多理由討厭或甚至憎恨日本,可是當親身踏上那個國度,看到那井然有序的建設與社會樣貌,心底仍舊不得不暗自佩服這個民族。

有人說,台灣人其實沒有義務捐錢,這是事實。台灣並不虧欠日本什麼。但是台灣人主動捐出了超過六十億台幣、高居世界第一的善款,卻也是事實。而且,我絕對相信這些捐款都出自自願,因為每年前往日本觀光或旅行的台灣人同樣高居排行首位,他們都親身體驗過日本,是因為那樣的美好經驗,讓台灣人願意幫助這個國家,而並非只是一個虛擬的認同幻想。

日本,當然,並非一切都像表面上的那般美好。

除了難以抹滅的軍國主義侵略者的歷史之外,現今的日本社會,如同每一個國家一樣,都有它自己的問題。我對於經濟問題一竅不通,但看到報導日本國債高達GDP的2.3倍,總也覺得不妙;日本內閣換人的頻率仿如兒戲,政客的素質與嘴臉都令人難以產生好感;觀光客在日本感受到的固然是服務業的細膩與溫馨,但留學生或移民難以融入排外的日本社會,卻也是殘酷的事實。

可是,我總覺得,看這個國家的角度,不是要去盲目的讚頌,而是要學習它吸收知識的認真態度,以及將這些知識轉化成一種生活方式的思考角度。我固然並不喜歡過度消耗與包裝的非環保創新與非理性繁榮,但卻也看到日本人在追求新一代環保產品與能源的努力。3.11 所帶來的反核省思,更有可能埋下一個種子,刺激他們創造出新的替代能源,以及節能的生活態度。

如果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態度與角度去思考自己生活的這塊土地,就像明治維新時代的日本人一樣,除了單純的哈歐哈美,也懂得學習歐美的長處,那麼我們就不會只是單純的哈日,也有可能從中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服務、設計與製造品質來。事實上,台灣人在這方面已然受惠甚多,正因為融合了漢、和民族的諸多特色,加上台灣人本身的一點「土性」、「牛性」以及原民風格,我們創造了華人世界中相對開放、多元而有禮的一個社會。

但,絕對還有很多可以學。

就像在八八風災之後,曾經和一群部落客前往災區,瞭解當地的實際需求與狀況(見舊文:上篇下篇),我自認可以碰觸到一部分災區民眾的心聲。他們絕不希望政府只是弄一些臨時的收容所或災民村,就當作沒事般了的,而是希望身心都能夠重新找回安頓。

當然,這話說來輕鬆,但做起來絕不容易。尤其是像 3.11 一般,結合了地震、海嘯、核災的複合式天災加人禍,再加上日本社會少子化的問題,難免讓這些災區的中老年人們,有種不知明天在哪裡的絕望。在日本是這樣,在台灣是這樣,在大陸的四川、乃至於全世界的各種災區,又何嘗不是如此?

記得在 3.11 隔天,我曾發出一則微網誌訊息,寫的是:

「昨天在日本發生的災難,完完全全有可能發生在台灣;我是用這樣的心情在關注和學習的。」

印象更深刻的,是當時,記得是 BBC 的報導,用了「最嚴酷的天災,襲上了準備最周全的國度」這樣的形容。人家還是準備最周全的,我們呢?我們到底有哪些準備?

即使在已經過了半年的今天,我都必須很慚愧地承認,一直想買的災難包仍未去買,家人的緊急聯絡方式仍未約定好,連家裏書櫃上亂成一團的書都沒做整理,還有,曾在半夜讓我睡不著覺的,鐵窗上那逃生門的鑰匙,究竟在哪?

可不可以,明天就稍微認真一點去準備,也算是給這個日子一點交代?

我知道我們還是會去日本。不是為了當面去接受他們對我們的感恩(事實上這半年中的幾次日本行,都接受到許多陌生人的感謝了),而是因為我們確實喜歡這個國家,喜歡他們面對生命無常的積極,喜歡他們謙卑而樂觀、時而自我調侃的態度,喜歡他們的美景與美食。或許他們仍有太多值得批判的缺點、以及無法忘卻的歷史仇恨,但,正如我同樣在 3/12 發表的另一則微網誌:

「日本,加油!但日本沒有問題的。你們從多少毀滅性的天災人禍中都站起來了。一次次的災難經驗讓你們更謙卑,更順從、卻也更堅定,不斷改進自身缺點,也讓周遭的人從中學習。」

加油,日本。加油,東北。

(圖:8/23,在公司樓下遇到一群來自日本京都的旅遊業者)

(最上圖:六月去京都時買的兩本雜誌。)

【延伸閱讀與連結】

關於村上春樹與孤獨的台灣反核 
http://blog.roodo.com/chensumi/archives/15838527.html

莫拉克 88 NEWS 守望‧相助 
http://www.88news.org/

〈廢核救家園〉能去日本觀光嗎?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ug/1/today-family2.htm

日本震災後的創意產業調查 
http://leonardwrites.wordpress.com/2011/07/05/%E6%97%A5%E6%9C%AC%E9%9C%87%E7%81%BD%E5%BE%8C%E7%9A%84%E5%89%B5%E6%84%8F%E7%94%A2%E6%A5%AD%E8%AA%BF%E6%9F%A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工頭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