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也奇妙,去日本至少超過三十次以上,本州、九州、四國都走了許多地方,卻一直還沒有機會踏上北海道的土地;但是幾乎提到它,每個曾經造訪過的台灣旅人,都讚不絕口。我一直說旅行要靠緣份,而造訪北海道的緣份,也在日前悄悄降臨。

九月初,應 SHOCS(札幌‧北海道內容戰略機構)之邀,去了道東的釧路、阿寒、知床一帶,考察並體驗當地的特殊主題旅行,尤其是自然生態和戶外活動;希望台灣的旅人,除了參加一般團體行程之外,如果想要自己去北海道進行一趟略帶探險意味的自助旅行,也能有些不同的選擇;將會分成幾個部份來寫。

不久之前,為了答謝台灣的民眾在東日本大震災期間慷慨解囊的人道援助,釧路市贈送給台北市動物園一對珍貴的丹頂鶴,預計在十月底就會亮相;而 釧路(Kushiro)也正是我第一次造訪北海道/道東的入口,首先就來聊聊對這座城市的印象吧。

(下圖,按圖可放大:札幌和釧路的相對位置)

目前要前往釧路,除了少數的直航包機之外,機動性比較高的方式,還是先搭機到札幌附近的新千歲空港,再轉機前往。(下次如果時間充裕的話,也想體驗藉由鐵道的方式,從南千歲到釧路大約3.5小時)

我這次是搭乘長榮航空(EVA AIR)班機(BR116 10:10/15:00),由桃園機場飛往札幌的新千歲空港,每天都有班機來回,非常方便;而且長榮和全日空(ANA)聯營航班,可以轉機直接延伸飛往釧路。(下圖由長榮航空提供)

新千歲空港

由於是第一次從新千歲空港入境,處處都感到新鮮;不過一聽到空港的名字,我的職業病馬上浮現(其實也是預期帶團時旅客可能會問的問題):既然是「新」千歲空港,那麼「舊」千歲又在哪兒呢?查閱了一些資料,獲得的答案如下:

早期在札幌近郊並沒有民航專用的機場,都是軍民合用(這在台灣也很常見),札幌市區還有個丘珠機場(札幌飛行場)也是如此。在千歲這邊,過去就是航空自衛隊的千歲基地(舊千歲機場,代號 RJCJ),是早在1926年就由村民自行闢建的著陸場,後來隨著戰爭的需要逐漸擴建、歷經美軍的接收、歸還;直到1963年啟用旅客航站,1988年又開闢了A滑走路(跑道),供民航機專用,也成立了新航廈(國內、國際共用),才開始被稱為「新」千歲空港(代號 RJCC),後來又在1996年闢建了B滑走路。

至於現在我們從台灣飛過去入境抵達的,則是2010年3月新建完工的國際航廈。雖然目前軍用和民用機場已經徹底分開,但新舊四條主要的跑道還是可以彼此相通、共用航空管制塔,遇到緊急狀況還可以調用支援,這也使得新千歲機場(+ 千歲基地)成為日本國內面積最大的航空站。── 這麼一整理,概念就清楚了。

從國際航廈領了行李入境之後,SHOCS 的工作人員們隨即帶領我們(我和一同去採訪的《樂活單車》雜誌編輯們)往國內線的方向前進,經過長長的廊道進入「中心大樓」之後,才驚覺新千歲空港生活機能之齊全;轉機的時間雖有一個多小時,還是根本逛不完(註:國際線的抵達層和國內線的出發層都在二樓,所以轉機直接拉過去,就非常方便)。

不過,比起上述的「硬知識」,我對於有哪些可買、哪些可吃,倒是沒那麼熱衷了(笑),只是很好奇但隨興地到各層樓逛逛。如果想更瞭解這座新航廈的精彩,推薦可以參考林氏璧寫的《北海道新千歲機場必買:買很大買不用錢!

除了豐富的美食街以外,機場裡面還有「ROYCE 巧克力世界」、號稱頂尖泰迪熊品牌的「STEIFF 自然世界」,以及「多啦A夢歡樂天空樂園」等主題商店,甚至還有電影院。這真的有點誇張。我不禁要想,如果帶團來,轉機時間不夠長的話,會不會反而被團員客訴呀。

(後來看到「食在遊趣」的 Joycelee 這篇文章,果然對於導遊太早趕著旅客通關頗有微詞;但說真的,如果我是那帶團的人,實在也不敢放大家去逛,一逛下去,太容易忽略安檢和登機時間了。)

三樓走道中間的休息區,設計得極為舒適寬敞。

四樓還有宅宅最愛的 Animate;還好我脫宅很久了,否則又要一頭栽進去。後來才想到,這些餐飲和娛樂設施,位於國際線和國內線中間,還有個另外的名字叫做「花(Fleur)」,其實一般市民都可以自由進出的,並不限定轉機旅客,所以等於是當成一座 shopping mall 來經營。這麼一來,有電影院、溫泉(萬葉之湯)、按摩院...等等也就比較合理。(Fleur 全樓層簡介網頁,有繁體中文版

看到拖著行李箱或背著大背包在「市電通食堂街」以及「北海道拉麵道場」中穿梭的旅人,才會感受到這畢竟仍是一座機場,很有「旅情」。但這樣的空間氛圍,比起冷冰冰的航廈,更有地方特色多了(桃園機場真該弄一條夜市街,中間蓋一座媽祖廟的。畢竟空港也是港嘛)。

通過安檢進入國內線的候機室之後,就顯得冷靜許多,日本的另一種井然有序的風格跑出來了。正如在登機門的螢幕上所顯示的,本班機是全日空  ANA4875 和長榮 EVA3785 班號共用(codeshare)的航班。不過由於當時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外面下著大雨,螢幕上同時亦顯示,班機若無法降落到釧路機場,也有可能折返;當地導遊熊姊告訴我,由於釧路地區多霧,折返的情況偶而還是會遇到。

(或許有人覺得,既然是要幫釧路推廣觀光,好像不該說這些可能遇到的負面情況。不過,我認為除了應該反應真實的狀況,也想表達:能夠順利前往位於道東遙遠的釧路,其實是相當珍貴且不易的,帶有一點探險的意味呢。)

由於從札幌飛往釧路的 ANA 客機比我原先預想的要大(印象中是166座的空中巴士 A320),駕駛員技術也很不錯,即使在能見度不佳的大雨中,我們還是很順利平穩地降落在空曠且地勢頗高(位於海拔95公尺的丘陵上)的「丹頂」釧路空港。走在空橋上,忍不住興奮地就拍下這張初見面的相片。

釧路市區:和商市場與幣舞橋

前一天傍晚抵達釧路,一行人就直接開車前往阿寒湖溫泉;往後我會再另文介紹阿寒的住宿與夜間娛樂。原本隔天就要展開登山單車與划獨木舟等戶外活動,但也因雨還沒停,所以乾脆先去釧路市區和近郊的景點走走。

從阿寒湖溫泉到釧路市區的距離約75公里。

釧路市大約有18萬人口(2011年6月統計),是道東最大城市,也是北海道僅次於札幌、旭川、函館的第四大城。畢竟地處偏遠,這釧路驛看起來也飽經風霜、頗有點歷史了。

說到釧路,無論旅遊指南、部落客、自助旅行者,一定會提到的「和商市場」。既然千里迢迢來到這裡,必然要來朝聖的地方。

 

 

其實和商市場就是個室內海鮮市場,嚴格來說面積也不算太大,不過除了一般魚市場可見的各種生鮮,真正讓它遠近馳名的原因,是傳說中「勝手丼」(又譯為「勝手蓋飯」或「海鮮蓋飯」)的發源地。為了因應大量觀光客的需求,入口處還貼著中文的說明(這張是簡體,另一面也有正體的)。

對我這個初次到訪的遊人固然很新鮮,但如果用「釧路 和商市場」去 google 搜尋,就會找到無數部落客寫過的文章,也就不必大驚小怪了。簡言之,就是先買了米飯,然後到攤子上直接注文各種切片好的生魚片以及各類海鮮,非常豪邁的一種用餐方式。(標示上寫著,還有「白飯」和「壽司米」兩種可以選擇)

SHOCS 的伊藤小姐,親切地為我們準備好了米飯。

接著,就是前往掛著「勝手丼」招牌的攤位點餐。從和商市場的網頁上這個分佈圖看來,共有八個提供勝手丼服務的攤位。

嗯,其實如果仔細計算的話,勝手丼並不便宜,以中碗米飯(200日圓)配上四道生鮮來看,往往超過1000日幣;但既然來到這裡,就不管價錢了,還是非得體驗不可。

這是日本遊客點的餐,特別要求讓我們拍照。看起來非常豐盛美味!

 

輪到我們上場了,SHOCS 的張迪,是位來自北京的姑娘,精通日語,所以擔任翻譯幫忙點菜。(不過其實只要用指的就行......)

老闆娘一邊夾海鮮,一邊按計算機,才能正確統計。

這就是我們幾個從台灣來的訪客點好的勝手丼,集合起來拍張照(最右邊那碗是我的)。

我的勝手丼初體驗,特寫。(伊藤小姐低估我們的食量,米飯有點太少了!稍嫌不過癮。)

別看這碗蟹腳味增湯不甚起眼,但是非常入味,一些日文旅遊指南也特別介紹過。

和商市場中間的用餐區,真的非常平民化(但仍隨時維持著清潔);或許正是這北國「不造作」的風格。

在和商市場體驗了勝手丼午餐之後,感謝 SHOCS 井上先生以及北海道放送油谷先生的細心,認為釧路是道東的大港,如果我們來到這裡,連港口都沒看到就離開,十分可惜;所以特別開車繞到港邊,除了一瞥北國海港景色,也看看釧路有名的地標──幣舞橋。

現在的幣舞橋已經是第五代了,當年的第四代幣舞橋和札幌豐平橋(四代)、旭川旭橋(二代)並稱北海道三大名橋;最大的特色,就是橋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四座少女雕像。為什麼這些橋都歷經了好幾代呢,據說是因為北海道嚴酷的天氣所造成的崩落;不過1977年完成的這座第五代橋,因為工程技術比較成熟,應該壽命會比較長。

幣舞橋旁,便是釧路港。整體來看,其實有點像基隆的感覺。當然,釧路相對潔淨也平靜許多。

港邊的購物商城「MOO」;311東日本大震災引發的海嘯也遠達釧路,據說海水還淹進商場的一樓。不過現在看起來一切都已經恢復了,如果不說,還真的看不出來曾歷經過那樣的災難。

(待續)

※ 本文為 SHOCS(札幌‧北海道內容戰略機構)與 北海道放送 邀訪的紀錄;交通為長榮航空贊助,非常舒適便利,特此感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工頭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