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多半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幸福或不幸,

最重要的是,不要對期望和生存感到厭倦。」

──荒卷部長《攻殼機動隊2 INNOCENCE》

1

十年前(2002)的一月,嚴格來說已經快十一年了,曾經在明日報個人新聞台上,寫過一篇“【勿忘影中人】三十六歲的大頭照”。

那是為了前往溫哥華,特地去拍了一組睽違多年的證照相片,搭配著即將遠行的未知心情,寫下的一些感言。當時並不會知道,後來的這趟旅程,基本上整個改變了我的下半生,並且成為後來十年漫長的大旅行之開端(這句話我似已寫過無數次,不過事實如此,也想不到其它陳述的方式)。

是啊,十年了。

從2002年七月返台後,直到十一月初,正式進入旅遊產業,從台灣島內小客服和小導遊做起,兩年後考上國際領隊,初出茅廬就跟著資深領隊前往希臘雅典奧運實習,然後因應不同的任務,開始一個又一個不同國家與行程的開拓,以及自己夢想中的一些旅行或目的地之實現。然後伴隨著部落格的興起與運用,建立了領隊和旅遊部落客的網路社群行銷模式,被冠上旅遊達人的頭銜,主持過外景節目,然後進了大公司工作,一路走到現在。紮紮實實的十年。

更別說,自己的另一半,也是從那一年開始,從網友變成男女朋友、再成為先生和太太,同樣的,在一起十年了。

如果不要想得太多,在每一個忙碌而平凡的日子中,這不過又只是同樣的日出與日落,同樣二十四小時,繼續運作著的一天與一年而已;但是,說真的,這一年,對我而言的確有些不一樣。就像我正在進行的微連載,回憶並書寫著過去的旅行經驗,從1981年開始,每隔十年(或有上下幾個月的落差),生命就有些不同的轉折或體悟,而且常常是從一段旅行開始,似乎也成了我人生的潛規則。

2

今年四月,又去了一趟溫哥華。正如我在尚未全部續完的《2012 溫哥華記憶拼圖(一)》中寫道:

「這是自從2002年回到台灣之後、除了2004年因為參加洛磯山旅行團,曾短暫停留一天半之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重回這座曾經住了半年的城市。

整整十年,對我來說,是自己生命重新找到方向的起點。儘管這次停留天數非常短,嚴格說來只有三個整天,而且有兩天都在參與宗教與社區活動,但無論如何,重新回到這個處處留下足跡的城市,胸中無限感懷。」

所謂感懷,具體來說,是因為回到這一整段人生重新開始之前,正在思考與尋覓方向的城市;許多角落,都留下當年的身影,甚至,都還能強烈的回想起當初走在那路上、坐在公車裡,或圖書館的角落、階梯,以及路邊的熱狗攤旁,孤獨著,期盼著,思索著當下與未來的情境。

這個城市,對於形塑我今日的人生而言,有著太重要的意義;就是從這裡獲得到的一些指導與個人的了悟,才開始了第一段所陳述的那些後來的努力與發展。但,有意思的是,也因為在這段重新發現過去的個人旅程中,無論在轉機的上海、或目的地溫哥華,以及出發前後的一些人與事的觸動,竟令我產生出想要再次「一切歸零,重新出發」的衝動。

坦白說,這當然是個既危險、又不負責任的想法(笑);我一直試著努力解讀並壓制它。或許是因為上述提到那以十年為界的人生潛規則,令得在內心中,彷彿認為每十年來一次 Reset,會不會是我生命的必然或常態。問題是,過去的每一次 Reset,都是因為當時遭遇了某些生活中的變化或問題、或思想與經驗上的衝擊,事實上都有些不得不然的因素,可是現在,無論工作、生活、感情,雖不敢說一切美好,但堪稱人生中相穩定充實的時刻,好像沒有任何理由,主動 Reset?

不過,當自己真正邁入中年階段,會更強烈地意識到,未來 Reset 的機會或可能性越來越少。十年後,我就五十六,到時還會有重新再來的勇氣和力氣嗎?......正因為這樣的中年危機之提早出現,也使得這一年,在依然戮力於工作、生活表面平靜無波的狀態下,多了幾許內心的衝突與辯證。此所以,在今年夏日前中後,必須有一些獨自的晃盪與出走,藉以釋放心中那蠢蠢欲動的念頭。

後來看到一些星座分析,說今年有這個星那個星的逆行云云。藉這個說法,我想其實也歷經了一段逆行的過程吧。

3

常說,因為自己是從十多年前的人生谷底,一切歸零之後,再度站起來的;所以不會害怕失去,也不會害怕失敗。也正是這樣一種對多變與無常的理解,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豁達。

但是在成熟的過程中,畢竟也學會了無從逃避的責任感;好比說帶團,無論在國外遇到什麼問題,當場幾乎令人覺得走投無路,依然必須硬著頭皮、一肩挑起,而且維持著團員的士氣與信心,在不影響旅行的氣氛下,平安地把所有人(包括自己)帶回來。

做為一個生來自由與散漫的新靈魂,這一切,其實都必須學習與適應;這十年來,覺得成績還算差強人意。

革命容易,但維持難。年輕的改變簡單,而中年的延續不易。到了這個階段,要想的已經不是如何 Reset,而是如何透過一天一天的累積與努力,最終做出一些值得這一生的成績。這些事情,我都還在學。

或許未來也不見得一切如願、一切順遂,有時那個內在的自由與放蕩的靈魂還是會跑出來,但我相信自己已經有某種程度的成熟與堅強,面對更複雜的事物與挑戰。

儘管偶而也會想到自己一晃眼就要五十歲的事實,但其實在過去歷經了三個巨大變化的十年之後,我基本上已經不太在乎實際年齡,僅以一個又一個的十年期,做為人生的檢驗階段。

這是不是永保年輕的秘訣,我不知道,但至少可以因此假裝忘記這把年紀的大叔應該有什麼樣的成就、舉止、或財富累積,而繼續當個有個人風格的,文藝中年。

4.

最後,聊聊世界末日這部份。

我知道許多人都把這件事當成無稽之談,原本也沒有特別想談它;不過,因為十年一期的生日之後,再隔不到一週,就是馬雅曆書預示的所謂世界末日的日子(12/21),無論相不相信,總要試著理解。

儘管我沒有特別去彙整所有的相關報導或說法(因為實在太多了),但至少根據隨手一查的維基百科資料,說法如下:

「2012年12月21日僅僅意味著這是第13個伯克盾(b'ak'tun)的最後一天,表示了第13個400年週期結束,而不是世界末日。在這之後還接著第14到第20個伯克盾(b'ak'tun)。」

「據推測,馬雅曆第13伯克盾的結束對於馬雅人有極為重大的意義,但根據他們的信仰並不表示是世界末日,反而是重生的時刻。」

必須承認,其實我很早就讀過關於這個末日的說法。或者應該說,從諾斯特拉達姆士的《百詩篇》開始,對於種種末日的預言,儘管算不上沈迷,但總抱著濃厚的閱讀興趣。如果用所謂合理或現世的思維,預知未來當然是不可能的事,但如果讀過一些其實也不算太艱深的科普書籍,就會知道,其實所謂的未來,有時空的相對性,的確是可以「預知」的。

舉例來說,如果在宇宙的遠方,有一顆實體的彗星或小行星、或者非實體的各種粒子或射線,朝向地球的方向而來,根據行進速度和距離,當然就可以計算出何時會影響到地球。只要能夠以快於它們的速度、通知地球上的人,那麼這則警告或通知,就成了預言。它並非憑空想像,只不過突破現有的科技限制而已。

這樣的說法,當然只是一種具象的比喻,我不知道這宇宙中有多少會影響到地球的因素,也不知道究竟是誰、或什麼族類、或什麼能力、什麼方式,能夠突破物理速度限制,來通知地球人(未必是馬雅人);而又有哪些地球人有能力或資格獲得這些訊息。

但我願意相信,我們和這個宇宙是一體的、是息息相關的,我當然不會因為這樣,就忘卻或放棄現世的樂與苦,但有時候,能從更大的思維角度來面對生命中的一切,就不會因為某些苦或樂而感到困惑,或難以理解。

因為這個宇宙,或這個世界,原本就充滿了渾沌與複雜,以及種種的不確定性。而我理解、接受,但不放棄做為一個人的努力。所以無論一週之後世界會變得如何,都可以坦然面對。

5

這些沒什麼特別意義的呢喃,就是我今年的生日感言。謝謝所有人的祝福,也同樣祝福你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工頭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