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08_094n

有很長一段期間,我其實不太推廣在島內汽車旅遊,希望能把大家導引到大眾交通工具。仔細想來可能是因為過去假日自駕出遊(主要是在北部),到處塞車兼人滿為患的恐懼所致。但近期在中南部(特別是南部)駕車奔走,慢慢找回一些手感,覺得汽車旅遊還是有必要著墨,幾個原因:

(一)台灣在過去一二十年,固然完成了高鐵捷運以及部份鐵道支線的建構,但真正完善的,還是快速道路系統,放著不用也是浪費;
(二)有些好地方,大眾交通並不便利,甚至完全沒有,自駕有其必要性;
(三)雖然住在北部殊屬無奈,但如果能夠逃離都會區,下鄉之後,自駕是愉悅的。

當然提昇大眾運輸效能(主要指的是非都會區的巴士),以及企劃出有吸引力的特色路線,依然是必需;但我也打算,把近期自己開車在各處的見聞,開始用筆記的方式,陸續記錄下來,而且有機會就持續更新。

記憶與踏查:從屏東開始

──約莫在2008-2009的時候,曾有幾次機會,無論是受邀參與活動或擔任評審,隨著主辦單位跑了屏東許多社區。當時對於許多地方的位置仍懵懵懂懂,中間事隔多年,直到去年開始,又有機會多次前往,尤其近半年來,更是密集造訪。除了公務行程之外,有空檔,我就開始尋訪記憶中曾去過的社區,一方面做個對照,也算是對屏東緣份的一種回應。這算不上是什麼精彩的旅記遊記或食記,也不見得有什麼實際價值。但或許對於想要來屏東自駕的朋友,還有些參考意義。當然也歡迎補充或指正。

選擇的點,除了自己有興趣的之外,也參考各種旅遊指南,算是一種考察。說是「踏查」,其實「踏」在地上時間相對不多,反而是用車來「踏」了;而其實也有種無特別目的,隨興所至的「晃遊」意味。

以屏東市區為基地,先以觀光客較少的「屏北」為探索的範圍;這天我想去探訪的記憶是竹田。因為當年曾兩度造訪竹田,對於木造老車站等建築群印象深刻,但後來搭電車經過,才意識到竹田站也高架化了,遂想看看是否別來無恙。但既然要往竹田方向,就隨興訂下個「客家主題」路線,主要是 內/竹/萬(內埔、竹田、萬巒)三鄉。

內埔鄉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從屏東市區出發,導航往東,走台一線經麟洛到內埔。這一區有國道三號從中穿越,且有麟洛/內埔交流道,交通便利。

因為一直沒來過客家文化園區,順道過來看看。此園區的主管單位是「客家委員會 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屬中央單位。園區規劃,也屬於官方常見的文化園區類型,四平八穩。

從前我一度以為「六堆」是此地地名,查了資料,才知道是「原籍潮州府之鎮平縣(今蕉嶺)、程鄉縣(今梅縣)、平遠縣、大埔縣,和汀州府之永定縣、武平縣、上杭縣各縣的客家墾民,在下淡水溪(今高屏溪)流域以東聯合客家十三大莊與六十四小莊組成之自衛組織。」

六堆涵蓋的範圍,其實跨越了高雄、屏東。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01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02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04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05

園區可見的「客家花布」意象,但根據維基百科條目,補充參考如下:

「因為深受台灣客家人族群的喜愛,台灣花布有時也被稱為客家花布,被認為是台灣客家文化的代表。但客家花布這個名稱可能造成誤導,因為台灣各族群都廣泛使用這種布料,其範圍並不僅限在台灣客家族群中;台灣客家人的傳統布料,是深藍色或藍黑色,也非台灣花布。」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06

有食堂,當然也有販賣特色物產處。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08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10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12

我特別有興趣的是園區中這「百年菸樓」。因之前去古巴參觀過雪茄工廠,又因古巴氣候風土與南台灣相當近似,所以也一直好奇著彼此的農業類型之異同。台灣的氣候對於雪茄業或許過於潮濕,但菸業還是曾經有的。倒不是因為自己吸不吸煙,而是對產業的好奇與興趣。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11

官網摘錄:「菸樓是菸草從翠綠肥厚變成黃金輕薄的乾燥室,也是六堆菸農製菸程序中最艱辛的過程,更是菸草王國留下的輝煌史跡。園區的菸樓來自屏東縣高樹鄉梁堃和先生的無私捐贈,此傳統大阪式菸樓建造於民國50年,出自梁堃和先生的雙親─梁連定與廖輝妹之手,在歷經一代傳承,近20年的烘烤歲月,最終於民國71年新式烤菸機的引進之下,逐漸成為閒置空間。民國98年,梁堃和先生決定將菸樓捐出,並於同年整體搬遷至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14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15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16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17

1_a_六堆客家文化園區_018

i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內埔鄉 屏東觀光酒廠

酒廠雖然不算在客家主題的範圍,但因我個人興趣,同時本來也就有參與或規劃過國外的酒廠旅行,所以順道參訪。之前看到許多屏東的食品或醬料等產品,多在內埔工業區生產,來訪頗有感受。

1_b_屏東酒廠_001

摘錄說明:「原本創立於屏東市區的屏東酒廠,在民國77年才遷往內埔工業區現址。酒廠的沿革最早可追溯於西元1898年(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台灣菸酒專賣制度確定形成。歷經不同時期的合併與變遷,於民國35年正式獨立為屏東酒廠。」

1_b_屏東酒廠_002

「屏東酒廠專製米酒,是公賣局各生產單位中,米酒產量最高的酒廠,値得一提的,該廠所研發生產的大武醇,以精選的原料及水質,採液態發酵法釀製,連續三年(西元1998年至西元2000年間)獲得世界菸酒評鑑會優良酒類金質獎。」

1_b_屏東酒廠_003

1_b_屏東酒廠_004

1_b_屏東酒廠_005

米酒排成這樣,幾乎是裝置藝術的概念了。

1_b_屏東酒廠_008

1_b_屏東酒廠_009

1_b_屏東酒廠_010

1_b_屏東酒廠_012

許多傳統包裝,現在看來反而富有時代與地方特色。

1_b_屏東酒廠_013

1_b_屏東酒廠_014

展示區內部景觀。品酒或導覽,必需提前跟廠方預約。

1_b_屏東酒廠_006

1_b_屏東酒廠_007

上面提到古巴,我也覺得古巴人用甘蔗釀蘭姆酒,是一門好生意;原來台灣也有,不過是由南投酒廠出品。

1_b_屏東酒廠_015

「大武醇」則是有屏東特色,可惜瓶裝上為了呼應「玉山」品牌,用的是玉山圖像,而非大武山。似應再思考包裝。

1_b_屏東酒廠_016

據說台灣紅高粱也是屏東酒廠特產。

1_b_屏東酒廠_017

屏東近年也有許多咖啡莊園,因此酒廠也生產咖啡香甜酒,這都是我到了酒廠才知道的。

1_b_屏東酒廠_018

咖啡香甜酒口味的霜淇淋。酒精極微,不影響開車。(開車絕不喝酒,喝酒絕不開車,尊重生命)

1_b_屏東酒廠_019

酒廠內也設有菸文物館,但正好遇到休息時間,還好在客家文化園區已看過,應無憾。

1_b_屏東酒廠_020

i屏東:屏東觀光酒廠

竹田鄉 竹田驛園

竹田車站,便是多年前二度來訪且印象深刻的,如今雖有了高架的新站體,還好老建築依然保存。

「興建於1940年的竹田車站,是南迴鐵路枋寮線碩果僅存的木造火車站,它是一座仿西洋風格的建築,在營運量逐漸下降的情形下,台灣鐵路局原本決定拆除,但在當地居民及藝文界人士的積極努力,終於獲得保存,經過重新改造後,納進周邊具有歷史年代的建築一同劃為文化保存區,並命名為『竹田驛園』。」

這是之前(2009)造訪時拍攝的相片。

1_c_竹田驛園_002

1_c_竹田驛園_003

這是目前的樣貌,可見到新舊站的相互位置與關係。

1_c_竹田驛園_004

1_c_竹田驛園_005

1_c_竹田驛園_006

昔日站內光景。

1_c_竹田驛園_007

1_c_竹田驛園_008

1_c_竹田驛園_020

雖說上面有澄清,花布並非客家文化獨有,但長年以來,畢竟已成為客家的代表,故站內處處都是花布的意象。

1_c_竹田驛園_021

1_c_竹田驛園_009

1_c_竹田驛園_010

1_c_竹田驛園_011

1_c_竹田驛園_012

1_c_竹田驛園_025

除了車站本身,週邊的建築也很有歷史意義,所以目前整個區域稱為「竹田驛園」:

「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於原本是一座廢棄鐵路倉庫,重新整修後改為攝影主題館,館內長期展覽許多不同主題的老照片及攝影家李秀雲的文物展,具有保留歷史紀錄的意義。」

1_c_竹田驛園_013

1_c_竹田驛園_014

1_c_竹田驛園_015

1_c_竹田驛園_016

1_c_竹田驛園_017

「池上一郎是日本軍醫,當年總為貧苦村民免費看診,當地居民感念他的仁心仁術,特別以他之名成立池上一郎博士文庫,館藏書高達十大類、五千多冊,而且全為日文書籍。」

1_c_竹田驛園_022

1_c_竹田驛園_023

1_c_竹田驛園_024

還有餐廳,以及物產館。

1_c_竹田驛園_026

1_c_竹田驛園_027

i屏東:竹田驛園

竹田鄉 六堆釀興業 豆油伯

屏東產的醬油和醬料原本就很有名,而近年重塑品牌比較成功的,應該就是「豆油伯」,因為它就在竹田驛園旁邊,也成為順遊的好地點。

1_d_豆油伯_001

「40 幾年的光景,從豆油伯李安田先生在 1972 年於屏東縣竹田鄉的客家村庄成立『原味醬園』,豆油伯依序著傳統醬油的釀造工序,製作出傳統的好味道。

近年來第二代將『豆油伯』品牌化,成立六堆釀興業有限公司,用心傳承父親對醬油的投入,以現代精緻設備輔助生產,謹慎釀造出好食好味的傳統醬油,成為符合現代人所需之產品,不失原始傳統風味,透明化的生產流程讓食品安全更加有保障。」

1_d_豆油伯_002

1_d_豆油伯_003

1_d_豆油伯_004

1_d_豆油伯_005

豆油伯門市的展示規劃得非常符合當今的風格與品味,門市人員訓練得也很好,服務親切、產品說明也很清楚。

1_d_豆油伯_006

買了以下這幾款,準備自用及送禮。

1_d_豆油伯_007

1_d_豆油伯_008

1_d_豆油伯_010

1_d_豆油伯_011

豆油伯 官網

竹田鄉 二崙老街 彩繪村

在這條線上,還有幾處友人推薦的景點,一併前往「踏查」。

彩繪,是目前台灣許多社區與農村喜歡使用的方式,雖然大多數談不上特別的藝術價值,但有些還是能達到吸引遊客的作用。上網搜尋,竹田二崙村的彩繪,還算是有名氣的,之前創作《老夫子》的王澤也曾來此留下作品。

1_e_美崙社區彩繪牆_001

1_e_美崙社區彩繪牆_002

1_e_美崙社區彩繪牆_003

1_e_美崙社區彩繪牆_004

1_e_美崙社區彩繪牆_005

至於模仿國外作品的,可能存在爭議;對於這個議題,我先放在心上,還沒仔細往下想。但如果可以,當然還是和本土藝術家結合,是比較好的做法。

1_e_美崙社區彩繪牆_007

1_e_美崙社區彩繪牆_008

1_e_美崙社區彩繪牆_009

萬巒鄉 可茵山可可莊園

正如前面提到的,屏東近年也大力發展咖啡產業,但根據之前我去日本推廣的經驗,其實屏東的可可豆品質是受到日本人肯定的;踏查沿途,也可見到一些巧克力(可可)莊園的成立。可茵山就是其中的一家。

和「豆油伯」比起來,感覺其行銷和包裝的方式還停留在土法煉鋼的階段;先大致瀏覽,留待做更深度的可可豆主題報導探討。

1_f_可因山可可莊園_001

1_f_可因山可可莊園_002

1_f_可因山可可莊園_003

1_f_可因山可可莊園_004

1_f_可因山可可莊園_005

1_f_可因山可可莊園_006

可茵山可可莊園 Cocosun 官網

萬巒鄉 萬巒豬腳街

既然已經從竹田跨進萬巒,在結束前,當然還是應該來「豬腳街」朝聖:

「屏東縣萬巒鄉是一個純樸的小鄉鎮,卻因為萬巒豬腳聞名全台,尤其是在民和路上,有多間豬腳店林立其中,形成特殊的地方文化。」

1_g_萬巒豬腳街_001

1_g_萬巒豬腳街_002

1_g_萬巒豬腳街_003

1_g_萬巒豬腳街_004

1_g_萬巒豬腳街_005

1_g_萬巒豬腳街_006

以一盤道地的萬巒豬腳,做為此趟小踏查的終點。

1_g_萬巒豬腳街_007

i屏東:萬巒豬腳街

(踏查仍將繼續,本文內容將持續更新,做為自己的筆記與功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工頭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