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篇紀錄開始之前,必須先說,這篇文章不是「完成品」;儘管這篇文字可能已經不短,但絕對不夠完整,只要有機會,我都會隨時補充,並希望讓本文更完善化。

之所以會這麼謹慎,是因為本篇要寫的,精確地說,是「縣道185 沿山公路(北段)」。而沿山公路,是我覺得目前在屏東縣,非常值得書寫的一條道路。寫完北段,還要寫南段,然後才串連起來。

無論如何,就讓我們開始吧。

先不說我多次行走沿山公路南段的經驗:以往都是由南往北,最北到了三地門附近隘寮溪之前,就會左轉,經由台24線,回到屏東市。曾經我一直以為,沿山公路到這裡就結束了;值到某次看地圖,才發現過溪之後,仍是「縣道 185」,所以就起心動念,要探索這「北段」,將沿山公路完整「踏查」。

三地門橋

前面寫到,以往都來到隘寮溪頭,就轉往屏東市;所以這天,我從屏東市出發,來到終點與起點。

3_a_三地門橋_001

以往去三地門,都直接從又平又寬的台24線前往,但既然是踏查,我刻意選了原本的舊道。

3_a_三地門橋_002

只要不上台24線橋樑引道,從右側的小路(185/187共線)進入,就會來到舊街區(中山路);這裡就充滿了早年風景區入口街道的氛圍,儘管現在看起來已經有點寂寥。

3_a_三地門橋_003

3_a_三地門橋_004

3_a_三地門橋_005

過水門橋,就會來到三地門橋。這兩座橋都維持著幾乎是單線道的寬度,我不確定能否會車。

3_a_三地門橋_006

三地門橋西側(海側),便是台24線的公路橋。

3_a_三地門橋_008

而東側(山側),則可以看到目前極富盛名的山川琉璃吊橋。

3_a_三地門橋_009

附上一張日前去吊橋時,在較近距離拍攝的。雖然這兩天天氣都不好,但雲霧繚繞,更有風情。

3_a_三地門橋_010

i屏東:山川琉璃吊橋

三地門

過到隘寮溪北岸,若是由台24線右轉上山不久,就可以到達三地門。

3_b_三地門_001

雖然三地門並非這次踏查之重點與目的地,但來到這裡,總會想起蜻蜓雅築的施秀菊老師;在八八風災前後,我都曾帶著部落客和媒體採訪團來過。當年留下的影像,今日是否別來無恙?

3_b_三地門_003

3_b_三地門_004

i屏東:蜻蜓雅築

沙滔舞琉璃藝術空間。

3_b_三地門_005

三地門的工藝之道。

3_b_三地門_006

峨格手藝工作室。

3_b_三地門_007

3_b_三地門_008

i屏東:三地門藝術村

而今年稍早踩線時,又認識了「答給發力美食坊」,非常驚豔。為了這一餐去都值得。但這不是本篇重點,就點到為止吧。

3_b_三地門_015

沿山公路北段

由縣道185號續行,其實過了隘寮溪、三地門的入口,便進入北段。一開始,就感受到與南段不同的地形,因為南段道路多半較平坦,而北段一上來就爬坡,到了地勢較高、可以俯瞰溪谷的角度。雖因專心開車,也沒多看;但仍有種走新路的興奮感。

北上不久,就又進入高樹鄉界,在上一篇 【島內自駕晃遊】記憶‧踏查(二)屏東經典行程之花園路線 曾經介紹過的 大路觀主題樂園鍾理和故居,其實也都在縣道185上。也就不重複了。

由於地勢較高,我感覺沿山公路南段路旁多樹木,而北段則是展望較好,地形起伏有致,某些角度,也像普羅旺斯或托斯卡尼,只不過那邊是薰衣草或葡萄樹,這裡是芋頭和鳳梨。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01

原本我還不確定這是什麼作物,後來見到路旁「大津芋」的招牌,心想是芋頭吧。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02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03

鳳梨田,則是從沿山公路南段到北段皆有的作物,可說是代表性的景觀。這景色,如果陽光之日,必然像極古巴或夏威夷。但話又說回來,沿山的山景,具有地方特色。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04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05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09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10

以下便是一路往北沿線的景區。

海神宮

海神宮也是慕名已久,但不知何處的景區;一開始聽到名字,還以為是宮廟,但原來有這樣的由來:

「海神宮雖以『宮』為名,但非廟宇,而是因古老的排灣傳說而得名。據傳黛娥娜神池,古稱為達勞霧洞深潭,在古時有位仙女每天都會潭中沐浴,而仙女的美麗讓深 居於海底的海神,不惜以海水淹沒大地,使祂藉以乘浪前往該處,一賭仙女的風采,也因此觸怒了山神,於是山神向太陽神卡拉魯斯請求,以炙熱的陽光將海水蒸發,才迫使海神退回海中,至此之後,海神再也不敢覬覦仙女的美貌而引發海水淹沒大地,而達勞霧洞深潭也再度恢復平靜清澈,所以才稱此地為『海神宮』。」(摘自 Tripbaa! 活動網頁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12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13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14

在搜尋資料的過程,發現友人經營的「趣吧 Trpbaaa!」也提供 海神宮溯溪 的行程,以下的說明就摘自其活動內容:

「位在三地門鄉青山村以東約二公里的沙漠溪谷中,由於尾寮山麓的沙漠溪經過長期的切割、沖刷等的作用,使得居於其中的海神宮,形成了深壑、峭壁及水潭等峽谷地形,再加上著名的海神、文莉瀑布和黛娥娜神池,以及百年的茄冬大神木,讓海神宮成為台灣溯溪的勝地。」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17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19

3_e_沿山公路與海神宮_021

青葉社區(部落)

「三地門鄉青葉村是鄉內唯一的魯凱部落,這裡出過動聽的『鰲芭!最美的部落』唱片,還有魯凱族故事中愛上百步蛇的巴冷公主後代居住於此,然而最具感動力的是部落族人一起推動十字藝術造街,把家裡的圍牆變美又具故事性,家族神話畫上了牆,獵人世家把熊、山羌、野鹿變成主角,連山腳下的入口處色彩繽紛的蝴蝶,都揮動翅膀邀你來訪。」

3_f_青葉部落_001

3_f_青葉部落_003

3_f_青葉部落_004

曾經跟不少日本朋友聊起屏東的特色,我們首先想到的總是陽光與海灘(屏南的印象),但對他們來說,沿山的部落與教堂,往往才是令他們驚訝「原來台灣有這樣的風景」的特色。

3_f_青葉部落_006

3_f_青葉部落_007

3_f_青葉部落_008

i屏東:青葉部落

大津瀑布

沿山公路到得大津瀑布這段,已經像是熱帶叢林中的景觀道路了,而綠蔭涼水,清風爽人;這天又多雲,溫度甚好。

3_g_大津瀑布_001

「大津瀑布的別名很多,譬如尾寮瀑布、阿烏瀑布或新豐瀑布,大津瀑布共有5層,以第1、2層瀑布的路線較為大眾化,已闢建完善的登山步道,....(中略) 一般所熟悉的大津瀑布即是指第1、2層瀑布,雖然水流量不是非常豐沛,但從岩壁高處垂直沖流而下,猶如柔軟滑順的白色絲綢,卻格外有一種秀麗氣質,尤其在黑色岩壁的映襯下,更顯出瀑布的透明澄淨。」

3_g_大津瀑布_002

3_g_大津瀑布_003

3_g_大津瀑布_004

瀑布的入口處有小停車場,想是遊人由此步行上山觀瀑;比較意外的是登山口竟有座華麗寺廟,以往我可能會覺得有些突兀,但如今卻已習慣,名山勝境而有寺廟,乃是台灣獨特景觀,不僅不以為意,還認真拜了幾拜。

3_g_大津瀑布_005

3_g_大津瀑布_006

3_g_大津瀑布_007

登山口。

3_g_大津瀑布_008

3_g_大津瀑布_009

3_g_大津瀑布_010

3_g_大津瀑布_011

雖然因為時間關係,最終沒有走完全程,但能眺望這樣的屏東平原北端景觀,已然非常值得。

3_g_大津瀑布_012

3_g_大津瀑布_013

i屏東:大津瀑布

沿山公路起點

從大津瀑布下來,續往北行,經過一長段寺廟建築外牆,才知道這裡還有這麼廣大的寶蓮禪寺。

3_h_沿山公路起點_001

過禪寺不久,就抵達了沿山公路的起點(由南往北則是終點)。

3_h_沿山公路起點_002

由於近期熱愛沿山公路,所以初次來到道路起點,全線走完之後,還是覺得心滿滿的。

3_h_沿山公路起點_003

3_h_沿山公路起點_004

我正在好奇為何此處停車甚多,原來是有條尾寮山登山步道,想來是高屏地區人們喜愛的假日休閒。

摘自林務局的說明:「尾寮山位在屏東三地門及高雄茂林交界,前半段為緩坡產業道路,後半段為登山山徑,路徑長、坡度陡,屬挑戰級的小百岳步道。山頂為二等三角點,但沿路即有許多不錯的展望點。全程幾乎都在林間樹蔭下,生物多樣性豐富,是觀賞自然景觀、從事生態教學及登山健行等戶外活動最佳場所。」

3_h_沿山公路起點_005

這道路的起點/終點,還有一家「喵Bu咖啡」。

3_h_沿山公路起點_006

3_h_沿山公路起點_007

3_h_沿山公路起點_008

我特別下車步行,到大津橋頭。底下是濁口溪,荖農溪的上游。再一次的,來到屏東與高雄的交界。也算是我奔走屏東一段時期以來,很好的一個逗點。

3_h_沿山公路起點_009

3_h_沿山公路起點_010

3_h_沿山公路起點_011

正如上篇站在高美大橋前的留影,當然也要為上游的這條大津橋做紀錄。

3_h_沿山公路起點_012

(踏查仍將繼續,本文內容將持續更新,做為自己的筆記與功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工頭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