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給發力美食坊_001

(中:石板依拿比浪=豬腸+豬肉+芋頭粉)

從隘寮溪南岸的原住民文化園區,由南往北走過山川琉璃吊橋,就會來到三地門。往前行一小段路,進入三地門藝術村,由導覽團隊推介的「答給發力美食坊」,值得特別一提。

由於此前有段時間較頻繁地去三地門,但都開車或乘車直接走台24線的三地門大橋(新橋)前往,因此對於「走過吊橋不遠就到三地門」這個體驗,仍覺得很驚喜。

答給發力美食坊_002

「排灣族部落──地磨兒(timur),即屏東縣三地鄉三地村;原語名又稱 setimur,清朝時期漢人稱之為山豬毛,至日治時期取其諧音為『サンティモン』(santimun);光復後,國民政府設立三地鄉,サンティモン則改為三地村。」~

摘自 蕭鄉唯《改宗與轉譯─地磨兒(timur)部落的教堂圖像》(PDF檔)

答給發力美食坊_003

「三地村是屏東縣三地門鄉的政經中心,街景是整齊的棋盤格局,沿坡地而蓋的建築物,從遠處看過去,呈現緩升的階梯式排列,形成特殊的部落風貌。三地村以工藝創作聞名,各種工藝品的藝術水準極高,不僅可以帶動當地的觀光發展,同時肩負文化傳承的使命。

走訪三地門藝術村不難發現,展示陶藝、石雕、木雕、琉璃珠、原風服飾的工藝館和博物館到處林立,每一處工藝館所呈現的藝術風味不盡相同,但都充分展現排灣族和魯凱族的創作能量,賦予每一件工藝品別有特色的藝術生命,走在瀰漫豐厚藝術氣息的三地門,就彷彿置身一座充滿濃濃原民風情的藝術寶庫。

早年的排灣族和魯凱族人是以琉璃珠作為傳家之寶或嫁娶聘禮,具有掌握權力與貴族地位的象徵,而不同的琉璃珠還蘊藏著高貴、守護、勇氣、摯愛、豐收、思念等意義,也因此顏色炫麗迷人的琉璃珠是很受歡迎的工藝品,常設計為手鍊、項鍊、手機吊飾等飾品,簡簡單單的造型就相當漂亮,而這裡也有琉璃珠DIY課程,讓遊客親身體驗燒製琉璃珠的樂趣。

許多排灣族及魯凱族的藝術家們,多以個人工作室的型態從事藝術創作,譬如知名雕刻大師撒古流,精通雕刻、繪畫與陶藝,創作題材多來自於日常生活或神話故事,雕工細膩是其特色;而以陶藝創作知名的峨格大師,則擅長將原住民圖騰運用在陶藝作品裡。或許,在不受拘束的空間下,這些藝術家才得以揮灑出迭有特色的藝術作品,有機會拜訪藝術家工作室,也一定會被他們專注的創作精神所感動。

走訪藝術村之餘,還可以順道參觀口社村,該村環境原始幽靜,溪谷景致尤其絕美迷人,岩壁、巨石、溪流構成流連忘返的主因;行走於舊沿山公路時,可遠眺一座造型優美的吊橋,在公路不遠處,則有一座建於日據時代的取水廊道,是非常珍貴的歷史遺蹟。」~摘自 愛屏東

答給發力美食坊_004

位於路口有知名的蜻蜓雅築,多年以前就去過幾次,就不重複。請參閱 [屏水相逢‧別來無恙] 八八風災過後的屏東旅遊:那些人、那些事(上)

今天的重點是三地村中的「答給發力美食坊」。根據臉書上的簡短介紹(真的非常簡短):

「答給發力美食坊是由吳阿美女士於2000年創立至今,主要是推廣排灣族風味餐~ 2013年小兒子杜冠賢加入了創意料理的蓋飯及點心,讓傳統結合現代,使得風味餐更多元美味了...」

答給發力美食坊_005

答給發力美食坊_006

進入到室內,便可感受整個空間的藝術氛圍,豐富而不俗麗。

答給發力美食坊_007

答給發力美食坊_008

答給發力美食坊_009

答給發力美食坊_010

用餐環境,是空氣流通的露台式,原木家具也都彷如藝術品(事實上應該就是)。

答給發力美食坊_011

即使是盛飲料的杯子,都維持著一貫的原民手作風格。

答給發力美食坊_013

重點來了,我對於各處都有的「風味餐」,其實心懷忐忑,因為有的真的具有獨特風味,也有些很一般。但是「答給發力」的水準相當高,幾乎沒有一道是失敗的料理。

樹豆湯

答給發力美食坊_014

沙拉

答給發力美食坊_015

石板烤肉

答給發力美食坊_016

小米奇拿富 南瓜珍珠丸

答給發力美食坊_017

芋香奇拿富

答給發力美食坊_018

小米奇拿富

答給發力美食坊_019

蕨菜

答給發力美食坊_020

用餐之後,走出到雨中的三地村,幾乎處處角落皆是信手拈來的生活藝術。是非常完整的用餐體驗。

答給發力美食坊_021

答給發力美食坊_022

答給發力美食坊_023

答給發力美食坊 臉書粉專

愛評網上的店家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工頭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