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風

雖說因為遇到春節前許多新書同時出版的盛況,實體與網路書店訂購的書究竟何時能拿到,作者本人也不確定,但陸續總有讀者會拿到或看到新書內容,想來也應該在猴年除夕這天,提供一篇「安全使用指南」,說明作者本人對這本書的心情與感想。

兩天前的晚上拿到剛從裝訂廠直送的新書時,第一印象是,嗯,它比原本想像的,還要輕薄一些。由於自己做為一個讀者曾有過的困擾,我堅持不用書衣,但保留了書腰(感謝「三人制創」為它設計了非常好看且巧妙的書腰),或許因為這樣,在手感上就比有書衣的出版品單薄一些。

但隨即覺得,這樣才對,才符合這本書該有的角色:它並不是一本什麼特別了不起的重量級著作,而是一名初次出書的生嫩作者的小小嘗試,這樣的厚度(256頁)、開本與紙質,正好符合它應有的份量。這是首先希望讀者能夠了解的。

其次關於內容。如同在自序中寫道,這本書的成形,是「幾年前曾嘗試利用推特(Twitter)這般的微網誌做為工具,以每則一百四十字的方式,寫了幾個月的『微連載』,回憶年少的成長歷程。⋯⋯(中略)以這些簡短的篇章為基礎,開始慢慢往上堆疊累積,事實上又經過無數次的改寫、刪修與補充,在庸碌的日常中,斷斷續續又花了兩年時間,才慢慢有了較完整的結構與樣貌。」

正如許多長篇漫畫剛開始連載時,與後來的畫風差異何止十萬八千里,簡直像是換了一批人上來演似的,作品的風格必然也因作者的人生階段,甚至當下的心情狀態而有所不同。尤其是出道之作,差異通常更為明顯。

有些老朋友、老讀者曾言,我最好的文字可能落在 2000-2002 年間之「個人新聞台」階段,彼時剛歷經一些人生起伏,且尚未受到後來從事服務業以及成為正常上班族之後的「馴化」洗禮,時常酒後可以寫到半夜,真情流露,故偶有佳作。即使如此,當時的內容風格,和目前已成為年過半百的大叔之心境,也必然有所不同。

因此在整理過往或微連載時期的文字時,時常陷入兩難的矛盾。一方面覺得部分內容和當下的年紀文風不同,二方面又常覺得這些個人回憶——我又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到底對讀者有什麼價值?常因如此,便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之中,無限期擱置。

所幸在少數朋友與編輯的持續鼓勵之下,後來也想通了:倘若不趁著這次「出道」,將這些過往回憶與零碎篇章整理出來的話,隨著作者本人年紀之不斷老去,人生狀態之不斷前進,未來就更不可能重見天日。這次將它們「處理」完畢,以後就可以寬心地、用一個符合五十歲大叔的風格與筆法,繼續書寫後半生的諸多旅程,心中不再有太多罣礙。

而且由於跨越了四十八年的時空,每段回憶、每個階段,如果真的要寫深下去,可能永遠無法有完結的一天,故最後採取了重點式的篩選,留下某些對人生有重大影響的事件,試著做相對簡短地敘述,這便是本書產生的方式。

如果當您拿到訂購的書,或在書店站著翻閱時,因書中出現的許多贅字贅詞(例如多到爆但未及完全剔除的「我」字),或似乎正要開始發展就戛然而止的段落與情緒,而不斷咒罵作者或發出嗤聲冷笑時,請相信一件事,那就是,作者本人對這些缺點其實都算心知肚明,只是基於前述的產生背景,以及(當然更顯而易見的)個人才情有限之原因,就讓它保留了您所見的風貌。

對作者而言,如果本書受到尚可的評價,未來便有了繼續寫下去的動力;而萬一惡評如潮,為了雪恥,則更有必須發奮寫作的理由。這麼說來,好像無論如何都有其正面的意義(此乃作者之樂觀天性所致)。

當然最需要感謝的,是掛名為本書推薦的前輩與友人:詹先生、舒哥、良憶老師,老朋友鐵志、威融,我自己偏愛的作者朱和之、船橋彰,一路上給予本書許多寶貴建議並定調書名且作序的蕙慧,以及承繼我主持人衣缽並更勝於藍的廖科溢。其實還有好多好多我想邀請的朋友,但如果全部邀請,可能書腰再寬都排不下,希望各位諒解。

也正如在書的後記中寫道,「幾位掛名推薦的前輩與朋友,他們不計個人聲譽,為這個初次出書的作者站台,可謂冒了極大風險,書中如有任何謬誤,都應歸咎本人」,而我也認為這些重量級的前輩之所以願意推薦,絕非僅為了作者或作品本身,而是包含著更多對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深切期許。

這個世代泛指所謂的「五年級」(或一部分的「六年級前段班」),在我們前方有舒國治、詹宏志等這樣重量級的旅行寫作大家,後方又有諸如朱和之或船橋彰等、以及其他無數出身於網路世代的作者,堪稱前有峻嶺,後有追兵。但我們又正好成長在一個社會環境激烈改變、且從「類比」時代過渡到數位時代的歷程,理應有許多故事可寫。

或許有些讀者最終也能體會,這其實正是《時代的風》文字底層所蘊含的,不敢說是「野心」,卻是一種對這般期許的回應。

好吧,既然如此,到底哪些讀者才是這本書預設的對象?首先當然是工頭的鐵粉(呃,如果有的話⋯⋯),本書可以讓各位比較完整的理解我這個人的成長背景與一路走來的歷程;再者,就是同一世代的「同學」,或者能從中找到一些共同記憶;最後,可能有點微妙的,是我其實想寫給有志於從事旅遊產業工作的朋友,雖然實際上寫到旅行社經歷的比例不多,但整本書卻可說是完整的養成過程,無論是否實用,似也可做為借鏡。

不少好友嘉言美意,祝本書「大賣」,我心中實不敢做此期許。開放預購以來,並未出現「秒殺」的現象,而是在初期好友或鐵粉的一波高潮之後,便進入少量緩步前進的銷售階段,很誠實地說,這是符合自己之認知的,如果這本書認真大賣,我反而要覺得不安了。

無論當初書寫時有多少豪情壯志,但《時代的風》其實是一部輕薄的小品,也是諸多零碎的回憶,像風一樣的未熟絮語。而感謝這個網路「自媒體」時代,書中所提到而尚未能言盡的部分,作者將得以在臉書、部落格以及《旅飯》延續寫作下去。

而由於精巧的封面與書腰設計,使得它看起來甚至有點蒐藏價值,擺在書架上也好看(笑);當然也必須感謝許多演唱會活動御用攝影師與導演老友鄭繼文(阿吱),以及室友林凱洛,為封面拍的相片。雖然我原本腦中的意象是長髮迎風飄揚的側臉,多點對人生的淡然與釋懷而非憂鬱,但畢竟長髮飄丿時代已過,如今也只能以文藝中年兼大叔面貌示人,也就只好請讀者多擔待了。

搜尋本書《時代的風:四段人生與半個世界》相關購買與評論:https://goo.gl/nNPCV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工頭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