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版書,羅維明的 夏日無盡

過去的這幾天,我們聽到許多「歷史性的一刻」說法。是的,我說的是兩岸開放週末直航、陸客來台這件事。原本這篇文章應該在07/04首航團抵台的時候寫,但當時我方從對岸回台兩天,許多思緒還來不及消化、也無力書寫。這兩天首發團將陸續離台,沈澱了一小段時間,再回頭來看,或許反而更理智準確一些。我不斷想到多年前讀過的一篇文章,終於去把這本絕版的舊書給翻出來。這是香港電影人、作家羅維明先生的《夏日無盡》

作為一個善感善思的文化人,羅維明在這本1992年出版的集子中,紀錄下了不少香港人在'97之前的感懷。其中一篇《上街逛逛》,我印象尤其深刻;節錄幾段如下。

 

 

學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走到巴黎,走到義大利,走到世界大戰的前線,走到這一代人類命運的最中心。

可有這樣的魄力走那麼遠嗎?

外國作家都是遠足健將,哪裡有問題就跑到哪裡,不管多需長途跋涉。

馬爾侯(Andre Malraux)去過中國,葛林(Graham Greene)到過越南和海地。我在香港碰過許多寫作的外國人,搞不好他們都是未來的海明威與葛林。

我們的作家卻跑不到那麼遠。

跑去巴黎寫一下典雅的香舍麗榭的人雖然不少,但跑到黎巴嫩、跑到伊拉克、跑到南非的卻不多。

我們還未有這個習慣跑到全世界目光關注的地方去。

(中略)

但九十年代,我們也不必走太遠了。這一代人類命運的中心就在我樓下,還是多點上街逛逛。

 


羅先生這幾段話都是白話文,相信大家一看就懂。或許最後一句需要解讀一下,就我的理解,是因為香港九七回歸,畢竟是一件影響數百萬居民、甚至其他更多人的歷史大事(呃,或許還不至於是「人類命運的中心」啦);以前的作家爭相跑去歷史發生的現場,卻對於90年代的香港作家而言,歷史現場,正是他們居住的這座城市。

如果這麼說,台灣,是否也成為一個歷史的現場了?

我其實無意過度解讀「週末直航」和「陸客來台」這件事。單純地來看,它或許只和少部份旅遊從業人員、或者飯店餐廳業者有關;只不過來台的對岸同胞難掩興奮之情,或在制式的宣傳文句影響下,概括稱之為「歷史性的一刻」。

只不過這「歷史」,看在各方不同立場與思維角度的人心中,難免百感交集、五味雜陳。如果說它歷史性的一刻,究竟它開啟的是一段什麼樣的歷史、而未來的歷史究竟要往哪邊走呢?

羅先生寫下那篇文章的年代,全球資訊網(萬維網)還在蓄勢待發的階段;如今,我們看到許多blog的文章,已經有許多來自港台或者大陸的年輕人,親自走到中東、非洲、中亞...等火線上的國度,以不遜於當年的英美法作家的精神,親身體豔著這世界,見證著歷史的發生。

比較起來,三十五歲之後的我,是被動的的隨著命運之輪轉到哪就走到哪。奇妙的是,這幾個月我正好頻繁地來往於海峽兩岸,感受著一些變化的進行。台灣政權輪替,中國多事之秋,後奧運時代的兩岸關係又會往哪個方向發展,我用自己的觸角吸收著來自各方不同的電波。

或許羅維明有件事說對了,歷史就在我們的腳下、我們的家門口。推開口,上街逛逛,或者買張機票,到大陸的任何一個城市走走,看看這個歷史,會用什麼樣的姿態,向我們走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工頭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