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報個人新聞台_存圖_008

這個標題事實上從很久以前就浮現在我的腦海裡了,可是真的要寫,依然有種不知從何寫起的感覺。

這種感覺或許就像 Richmond ﹝列治文﹞本身一樣吧:它的確是獨一無二的,可是卻不是什麼太了不起或特別有特色的獨一無二,或許這就是 Richmond 最特殊的地方也說不定...... 話要從我的朋友 Paul 在今年四月造訪溫哥華的時候說起。

當時我已經到這裡一個多月了,也曾經坐在別人的車裡去了一兩次 Richmond-----我想這就是第一個特色:Richmond 是個汽車城,因為沒有明顯的市中心(Downtown),地又大,所以沒有車的話真是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可是那天下午我們兩個就找不到司機,所以只好從 New Westminster 的 22 街車站坐公車過去。

這麼努力要去 Richmond 的原因是,Paul 以前雖然也來過溫哥華,可是從來沒去過 Richmond;對於生活在這裡的華人來說這或許有些奇怪,可是就觀光客或是旅行者的角度來看,Richmond 既遠,交通又不是很方便(比起 Skytrain 到得了的地方),所以若不是時間太多或剛好有空,實在不太可能老遠跑去「觀光」。

可是 Richmond 又似乎是華人(尤其是年輕的華人)生活中一個多采多姿的重心,就不得不令人心生好奇。而我,雖然去了一兩次,可是都是陪著表弟妹去買杯泡沫奶茶就回來了,因此也抱著和 Paul 一般的心情,準備用全新的角度去探訪。

巴士沿著 Westminster Highway 走著,午後的陽光照在 Richmond 東部的荒地、農場和工業區上,格外令人覺得不知所為何來,而 Paul 老早就在打瞌睡了。好不容易巴士終於轉到傳說中最熱鬧的三號路上,我和 Paul 下了車在大風中左顧右盼,還真難把眼前的景象和「熱鬧」兩個字畫上等號。

就這樣,我們邊走邊聊,試著將心中的「列治文印象」整理出更清楚的輪廓。

說列治文是「獨一無二」,絕非諷刺,而是事實。畢竟,環顧全世界,似乎再沒有第二個城市,像列治文一般,在如此開闊面積的土地上(差不多和溫哥華市一般大),幾乎都留給來自亞洲(特別是港、台)的新移民去「玩耍」。

我們可以想像在十多年前,大批來自港、台的移民﹝香港人是因為害怕九七大限,台灣人是因為忽然在股市的泡沫經濟中賺了太多錢﹞在短短的數年間大量湧進溫哥華,這個距離亞洲最近、居住環境也最好的城市來;然後在溫哥華的市郊發現這麼一大片由菲莎河(Fraser River)的河泥堆積而成的新生地,於是就紛紛在這片土地上定居:

接下來,為了開創新事業、滿足新移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生活和娛樂的需要,就在這塊土地的西邊蓋起了一個又一個的「廣場」,通常是沒什麼特色的兩層樓建築圍繞著一片停車場,然後在建築中規劃出一個個小單位,朝著外面的開起一家家無論是名字或內容都是從故鄉拷貝來的餐館茶坊,朝著裡面的就販賣著同樣從故鄉拷貝來的流行商品。

由於地方大,這些「廣場」也就不需要蓋得高、蓋得集中,於是沿著三號路(我想是因為一、二號路太靠海邊,而且三號路又正好和溫哥華有橋樑連結),一個個散落的「廣場」被建立起來,成了列治文的市中心。

不用說這些廣場的規劃和發展型態都是十分具有港風台味的。在每個廣場中林立著的泡沫紅茶、中式餐飲、KTV、網咖......等等和港台同步(呃,事實上可能晚個一兩步)的營業項目,數目之多,種類之熟悉,恐怕除了港台這兩個「原鄉」之外,也是舉世無雙。

Paul 說百家店﹝Parker Place﹞裏頭的一個個小店舖的感覺像是放大了的(而且是比較冷清的)西門町「萬年」;而我則覺得這整個地方彷彿是個「港台生活博覽會」式的主題樂園。

可是列治文,恕我這麼說,令人感覺如此的不真實。

或許是因為它還太年輕、太空曠,尚未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色,又或許是來到這裡的移民依然把這塊土地當成一個暫時的避難所;列治文欠缺任何一個城市該有的一種喧囂擁擠的「人味」;在那一個個廣場的夜色中,彷彿可以聽見無數寂寞而無處發洩的年輕靈魂對於生命的泣訴聲,在朔風野大的 Richmond 天空中飄揚......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著比這兒更像故鄉,卻又無比空虛寂寞的「樂園城市」嗎?

獨一無二的列治文啊。


【後記】

上個星期我乘車由 Delta 進入 Richmond 時,意外地發現路旁的標示牌上寫著「核子武器」什麼什麼的字樣;想來似乎是說當溫哥華遭受核子攻擊時,Richmond 是用來疏散與避難的地方。

若有人用這個題材寫一部科幻小說,讓來自港台的新移民和來自溫哥華的「難民」在 Richmond 窄路相逢、同舟共濟,似乎會擦出一些有趣的火花?......或許這又是列治文另一個獨一無二的特色吧!


【註】

Richmond﹝列治文﹞位於與美國鄰近的溫哥華市南方,隔著國際機場所在的海口島、菲沙河,與市區相望;從早期就是日本漁民度過太平洋移民到加拿大的門戶,後來更成為亞洲移民大量聚居的城市。

這篇文章是在回國前,寫給 UBCLE﹝卑詩大學等等主義社﹞社刊的文章。這個社團是由一群熱愛文藝活動的留學生組成的,充滿了年輕的理想。目前社刊已經發行了,所以我將本文轉載過來。

當時我的電腦壞了,隨手拿著本子在溫哥華市立圖書館匆匆寫就,總覺得並未完全寫出我心中對 Richmond 的感受。在一個過客或旅人的眼裡,Richmond 或許是沒有什麼異國魅力可言,但是對於住在溫哥華的許許多多年輕華人,這個城市就是他們生活、娛樂的重心,他們在這裡愛戀、失落、追求、徬徨,日日夜夜上演著異鄉的小故事......

我期待有一天能看到「列治文人」寫出來的,寂寞而精采的列治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工頭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