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青森,你會想到什麼?
或許很多人會想到蘋果、雪國、還有睡魔祭,而我還想到「津輕海峽‧冬景色」這首經典演歌。
位於本州最北部,東濱太平洋、西臨日本海,北隔津輕海峽與北海道相望,又擁有一個廣大的陸奧灣,可說是美味食材的寶庫。再加上陸奧風土,獨特的烹調方式,構成了青森美食的多樣面貌。
而青森縣更是從四年多前開始,便邀請台灣美食界的代表人物前往體驗與尋訪,其中最有名的,應當是米其林二星主廚 Chef Andre 江振誠了。也由於這樣的因緣,江主廚的 RAW 餐廳,每年都舉辦「青森週」,今年的主題則為「Local to Local」。
我非常幸運,在上個月中受邀參加這場發表會,而當天正好是我的生日,於是便有了在 RAW 度過的生日餐宴......
這樣的模式,正是 Local to Local 主題的體現,也讓我非常非常驚豔。例如(依照出餐順序):
阿房宮菊佐核桃醬 vs 蒜味芝麻醬
草莓煮海膽清湯 vs 苦瓜排骨蛤蜊湯
炸花枝餅 vs 炸花枝丸
甘煮什蔬 vs 蜜蕃薯
鯡魚飯壽司 vs 飛魚干
三角蕎麥麵 vs 台南魚麵
嫩昆布飯糰 vs 台灣控肉
雞卵 vs 鹹湯圓
栗子南瓜最中餅
我並非美食家,也不擅長寫口味,但做為一個旅人與歷史愛好者,震驚的是這麼一頓餐宴,其背後深刻的文化脈絡。
我的意思是,這整個流程,必須首先是對於青森當地食材與烹調方式的認識,然後還要找出能與之相對應的台灣各地小吃;有些是樣貌,有些是食材,有些是烹調方式,對應起來,讓觀者或食客不會感覺生硬,甚至讚嘆其創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好吃。
有時也會遇到一些號稱無菜單料理,儘管有想法、有個性,但口味上總是差了那麼一點。然而 RAW 2021青森週的這一餐,卻令我完全折服,深刻理解 Chef Andre 的名氣,絕非過譽。
再搭配台灣的自然地酒(不老部落的小米酒),以及來自青森的佳釀(如空林檎王國純米酒),更是相輔相成的提味。
既然找了 Chef Andre,如果單純只是把青森的食材或料理,原封不動地搬到台北來,那就沒意思了。
主辦單位同時找了對於台灣各地小吃,非常有研究的美食與生活作家葉怡蘭,結合兩位的知識與巧思,將原本屬於青森的菜色,在台灣找到對照,然後經由大廚的創意,創作出全新的料理。
當天與 Chef Andre 透過視訊連線的青森縣三村申吾知事(縣長),雖然已是65歲大叔,卻仍充滿活力與喜感,完全可以感受,他想把青森介紹給更多台灣民眾的熱情。
以下擷取活動現場之簡報,盡量傳達現場的知識火花(也可直接下拉看最終展現的成品):
雞卵 vs 鹹湯圓
草莓煮海膽清湯 vs 苦瓜排骨蛤蜊湯
阿房宮菊佐核桃醬 vs 蒜味芝麻醬
三角蕎麥麵 vs 台南魚麵
嫩昆布飯糰 vs 台灣控肉
炸花枝餅 vs 炸花枝丸
鯡魚飯壽司 vs 飛魚干
甘煮什蔬 vs 蜜蕃薯
阿房宮菊佐核桃醬 vs 蒜味芝麻醬
草莓煮海膽清湯 vs 苦瓜排骨蛤蜊湯
炸花枝餅 vs 炸花枝丸
甘煮什蔬 vs 蜜蕃薯
鯡魚飯壽司 vs 飛魚干
三角蕎麥麵 vs 台南魚麵
嫩昆布飯糰 vs 台灣控肉
或許有人會說,活動都已結束,現在才寫,也訂不到、吃不到,只能望圖文興歎啊。其實活動當天我就問過工作人員,他們說根本就已經都被秒殺,所以就算當時就發表,看到文章也來不及。只能忠實 follow RAW 的所有新聞與活動訊息了......
毫無疑問,等待國境開放之時,青森以及東北地方,絕對是值得排進行程之目的地。
#LocaltoLoca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