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大台北,桃園近在咫尺,反而容易忽略;長期以來,它之於我,除了是一個出入境時經過的門戶(機場),以及年少時的旅遊回憶(石門水庫、亞洲樂園...等)之外,其餘的部份似乎就面目模糊了。有時搭機返台,降落之前,俯瞰桃園台地,埤塘處處,好一幅水鄉風情,令人神往;只是出了關,歸心似箭,遂又把這幅美景拋在了身後。

這次和 Mondeo EcoBoost 的夏日輕旅,對方建議的主題就是「桃園濕地」,一開始還真的不知該從何走/看起;但隨著一些資料的搜尋獲得,才發現桃園的埤圳,不僅被列為國家級重要濕地,甚至有好友推動它加入世界遺產潛力點(詳見「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桃園埤圳」粉絲團);而且沿海的許厝港和新屋溪口,也有大片的濕地生態區。

如此一來,認知就慢慢清楚了:桃園不僅有豐富的濕地資源,而且還包括了埤圳/埤塘以及河口/濱海兩種濕地面貌。

出發

在開車尋訪桃園濕地的途中,處處可見埤塘;我隨興停在一條小路旁,一方面拍照,同時也搜尋、確認行進方向。路旁可見自行車專用道的規劃,也算是這趟輕旅行的發現之一,所有的路線資訊,可見「桃園縣自行車道路網」。

用來搜尋路線的工具,也是這次試用的 Acer 超級寬螢幕手機「Iconia Smart」。此前對 Acer 的手機不太熟悉,上網搜尋了一下,乖乖,這款外型兼具時尚與科技感,質感非常紮實的手機,可說是介於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之間的新產品;因此螢幕尺寸和機體份量都比一般手機更高一等。Iconia Smart 內建的是 Android 2.3 「薑餅(Gingbread)」系統,我習慣上還是會使用 Google 地圖來協尋。

從這個畫面上就看得出來,因為螢幕大,所以一眼可以看到的 App 圖示很多。

由於曾經走過幾次西濱公路,對於路況比較熟悉,所以我選擇了從濱海的濕地先探訪。或許自行車友們已經很熟悉了,但是對我這樣的肉腳,從西濱下來駛入桃園縣濱海自行車道時,還是有種驚艷的感受。

回來搜尋了資料,在桃園縣政府城鄉發展局的網頁上,可以找到濱海自行車道的路線規劃(連結);全長40公里,經過好幾個生態保護區,再加上沿途的風力發電「大風車」景觀,如果海風不要太大,應是非常精彩的一段路程(不過,這兩者似乎很難兩全其美,只好挑戰騎士們逆風前進的毅力了,笑)。

在新屋溪出海口附近,有個特殊的「沙嘴」地形,也讓週邊的景觀變化顯得更豐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這上面標記著「自行車步道」,但其實是自行車與汽車道併用,我到訪的時間因為接近中午,也完全沒有騎士騎行,所以就直接開車進入;如果有騎士,敬請駕駛要特別小心慢速禮讓。

根據桃園觀光旅遊資訊網上的說明,

「新屋溪口有五、六公頃的紅樹林,林間生態豐富,有廿六種招潮蟹和彈塗魚、花跳、小白鷺等,桃園縣政府農業發展局有鑑於縣內沿海防風林逐漸枯死,海岸線逐漸往內陸退縮,最近在新屋溪對岸防風林後方構築紅樹林帶,希望它變成海岸第二道綠色防線,避免國土繼續流失。」

在水筆仔旁的沙沼,遠遠看有眾多小小的一點一點,乍看還以為只是泥球,鏡頭拉近,嘿,都是一隻隻的招潮蟹,還有彈塗魚懶懶地間雜其中。

說到彈塗魚,我其實擁有很美好的少年回憶。當時熱愛的漫畫《天才小釣手》中,曾有「有明海的花跳」系列,印象非常深刻;花跳,日文漢字寫做「鯥五郎」,也就是大彈塗魚。當時看了漫畫,就吵著也要去看彈塗魚,於是老媽帶著我和妹妹,搭著北淡線火車就去淡水、坐渡船到八里,在爛泥攤玩了一下午。短短的半天旅程,事隔三十年畫面依然鮮明,這就是生態旅遊的魅力吧(笑)。

車道的另一邊,規劃得更為良好,入口這幾根就是彈塗魚的圖騰柱。

用原木步道直接架在濕地上,既可深入生態區,又不會過度破壞;在炎熱的夏日,且有一種尋幽探祕的樂趣。上一次我見到類似這樣的生態步道規劃,是在澳洲墨爾本近郊的菲力普島(Phillip island)看小企鵝上岸了。Well, 這裡雖然沒有可愛又壯觀的企鵝登陸景象,還是很值得我們共同愛護的。

走出濕地生態區,續往前行,就到了新屋溪口、匯入台灣海峽。溪口的景觀也相當有特色,而回首一朢,巨大的風車群佇立在溪口不遠處,構成了壯觀而具有環保意象的景緻。

 

我們這個年紀的大叔,幼年受多了反共教育,不知為何來到台海畔,就有種西望蒼茫的慨嘆(其實是在感慨個什麼勁呀!);或許是泥灘上那荒廢了的碉堡,令我有諾曼第戰場的聯想吧。

午休

新屋溪口南下不遠處,就是桃園縣境假日的熱門景點──永安漁港;但是當然無法從海灘直接開過去,還是得轉往內陸、過橋,從西濱道路前往。途中,仍有許多意外的風景。

我反而不知道該怎麼寫永安漁港,因為是個太平常、也太多人介紹過的景點了吧(笑),但是過去幾度途經,都沒有進來光顧,這次就把它單純當作解決午餐的地點;很不專業地,並沒有特別推薦哪家餐廳(實則我吃過也忘了),只是看那一家人少的就坐下,但無論麵或龍珠炒得都很入味,很過癮。

全台灣漁港無數,知名的觀光漁港也很多,要說永安漁港真正的特色,還是得從歷史和族群談起。至少我在一篇文章中看過,說永安是全台唯一以客家人口為絕對主體的漁港,的確,在台灣的開發史上,客家族群多是居住在介於漢人與原住民之間的半山區地帶,很少看到「客家漁港」,又引起了我歷史考據的興趣......咳咳,當然,這並非此次的主題。

 

 

用完午餐,不可免俗地到觀海橋上走走。

(太太情義客串外拍模特)

永安漁港南側,是一片綿延的海岸,與其說是沙灘,不如也說是濕地比較恰當。遠遠地看到許多戲水人們,顯然,這還是一個很適合假日出遊、既可用餐,也可戲水的旅遊景點。

歸途

午後北返,我還是沿著介於海岸濕地與西濱公路之間的自行車專用道「探險」了一小段;這段自行車道兩旁防風林夾道,景緻更是秀麗。在小飯瀝溪入水(海)口處,更可以駛近去拍攝濕地與風車的景觀,也吸引了一些攝影愛好者。

 

埤圳

回程時,特地順道進入新屋市區一趟,主要是去確認「新屋稻米故事館」的所在。之所以會知道這個景點,也是因為在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桃園埤圳粉絲團中,看到中原大學參訪團的相片,有一處「埤圳水世界」的展區,我認為對於想瞭解桃園埤圳濕地的旅客,是個不錯的入門點。不過因為是假日,農會休息,只能先來確認,以後有機會再來參觀。

新屋鄉農會前,一塊稻米型「水鄉米都」的立碑,很適切地點出了這塊土地的特色。

新屋鄉農會也算是一塊複合型的園區,包括了農會大樓、稻米博物館(故事館)、福利中心、遊客中心等。尤其稻米故事館的建築本身,就是農會的舊穀倉,很有味道的歷史建築群。

雖然未能參觀稻米故事館,可是既然來了一趟,總也該探訪鄰近的埤圳;其實桃園的埤圳之所以具有歷史價值,主要還在於當初「桃園大圳」的開發建設,是台灣在日本時代的重要水利工程,主要的設計者,就是鼎鼎大名的總督府工程師──八田與一。這次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能一一造訪桃園大圳相關景點,可是因為一路的搜尋與蒐集資料下來,又讓自己對台灣的地方多了一些認識,無論如何,都是喜樂的收穫。

利用回程往66號快速道路的途中,路旁見到一片埤塘濕地,便下車走走,儘管天熱乾旱,埤塘中的水不是很多,仍可見成群的白鷺鷥在其中棲息;構成台灣鄉間的美麗意象。

 

結語

如果要我挑出一幅在這趟桃園濕地的夏日輕旅中,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我想,這張在新屋溪口拍攝到的相片,應該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白色的大風車,已經成為台灣西岸最常見的人造景觀;它們佇立在濱海濕地上,迎風旋轉;儘管,直至今日,台灣的風力發電政策,似乎都未受普遍重視,也沒有正向的成長,甚至有許多風車機組都停擺,或如媒體報導所言,淪為拍照背景;但或許就因為如此,這個畫面看起來格外天真、夢幻;我理想中的台灣,至少有一個面向,是「環保能源、生態永續」的美好理想。

這幅景象,正好反映了我心中那一點卑微的渴望。

※ 本文為參與 Vogue / GQ 夏日輕旅專案的文章,交通工具及手機為廠商提供,試用完畢歸還,另有微薄稿酬。

※ 本文中的相片,因試駕當日未及拍完所有景點,後來又自己跑了一趟補拍,因此如果在相簿中的EXIF見到不同日期拍攝,請勿困惑 :)

Flickr 版網路相簿網址: 
http://www.flickr.com/photos/kenworker/sets/72157627250657359/

更多資訊,歡迎加入 Ford Taiwan Facebook 粉絲團! 
http://zh-tw.facebook.com/FordTaiwa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工頭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