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A_001

成為新北市住民已經二十年,卻從來未曾去過陶瓷小鎮——鶯歌,說來有些慚愧。

或許是因為近,覺得隨時都可以去,但因多年來總在國外工作或出差,卻反而一直忽略;因為疫情,有了更多時間重新旅行台灣,姑且不論遠地出行,挑選近郊小鎮漫遊,正是最好時機。

相信許多讀者,對於鶯歌都已經熟悉,因此我在取材時,刻意抽離「本地眼光」,試圖模仿曾經閱讀過的日本雜誌之觀點或角度,去發現與敘述鶯歌給我(一個未曾造訪的旅行者)之印象。那麼,就讓這兩天一夜的小旅行開始吧。

鶯歌陶瓷老街

圖:老街假日午後的訪客,現今遊人不算太多,正是適合造訪的時期

鶯歌B_001

原本的計畫,是在平日午後或傍晚下班後,直接搭台鐵區間車來到鶯歌,彷彿在國外進行鐵道旅行的情境。通常抵達一個小鎮,總先找個有風格的寄宿之處,輕便進行尋訪(關於抵達方式與住宿,後面會補充)。

根據維基百科,鶯歌老街「最早聚集於文化路以及尖山埔路,現今則包含了尖山埔路、重慶街、育英街等」,而由於下榻的地點就在尖山埔路上,便以此為主要活動區域。

許多具有歷史的鄉鎮區,總有一條老街,也通常是遊人或旅客造訪的重點。做為以「陶瓷」聞名的鶯歌,對其老街的想像,原本始終是紅磚老屋的意象,但實際來此,卻意外地發現竟是充滿南國風情的街道,且寬敞而規劃完善。

初訪某地,常會以曾經去過的國外城市做比較,這個景色,竟令我聯想到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某些角落,或者用更大的範圍來說,像是中東或地中海畔的某些城市風格。

鶯歌B_002

毫無疑問,街道兩旁,新舊各類型的陶瓷工作坊或賣店林立,如果是為了選購而來,漫步悠遊一整天都不是問題;即使不買器具,單純攝影取景,都有拍不完的角落。

以下是信步張望,隨興攝取的某些畫面,或許也看得出「初訪者」之好奇。

鶯歌B_003-horz

除了傳統民宅類型,亦早有精緻設計,或兼經營茶館的空間。無論路人或飲客,都自然地成為老街景色的一部份。

鶯歌B_005

鶯歌B_006

鶯歌B_007-horz

鶯歌B_009-horz

鶯歌B_013-horz

對於一個初次造訪的旅者,除了商店櫥窗中琳瑯滿目的藝品陳列,或許更想捕捉整體環境的氛圍。抬頭往上看,原本做為「背景」的民宅建築,有些整棟包覆、有些仍保留著原本的立面。

雖然不是某些老街引以為自豪的傳統或巴洛克式立面,卻也因熱帶林木的點綴,而展現著台灣特色的「生活感」。偶而入鏡的路過車輛,也成為構圖的一部份。

鶯歌B_011-horz

鶯歌B_015-horz

鶯歌B_031-horz

沿路持續以直式構圖取景,創造一種「日雜風」的視覺印象。比起橫式構圖的全景,更有一種專注於細節的樂趣。

有別於老街前段的設計精品風格,後段的「生活陶」製品,更適合做如此的展現。

鶯歌B_017-horz

鶯歌B_020-horz

鶯歌B_023-horz

鶯歌B_026-horz

鶯歌B_028-horz

鶯歌陶瓷老街:新旺集瓷

除了信步閑逛,老街上總有些特別吸引目光的店面。好比說這家新旺集瓷,姑且先不論設計或產品,光是店門口這位販賣「酸種麵包」的外國人,就非常引人注目與駐足,當然也成為很好的取景。

上網查了資料:「酸種一詞是從英文的 sourdough 翻譯過來的,這個字可拆成 sour 和 dough 來看,sour 是酸,dough 是麵團,意思就是帶有酸味的麵團。」上文取自 Lilli's Mill 粉專,粉專自介寫道「我們是 Yi & Nicolas,一個台灣人加法國人,由於我們的麵包消耗量很大,而且家裡附近也找不到可以當飯吃的歐式麵包,於是我們開始了麵包的研究之路⋯⋯」而這位,顯然就是法國人 Nicolas 了。

鶯歌C_001

至於新旺集瓷本身,則是在鶯歌傳承四代的陶瓷事業。根據粉專自介,「新旺-是阿公的名字(註:許新旺),他塑造了許家陶瓷的事業開始;集瓷年輕第四代對於陶瓷創新所創立的,是一個對陶瓷傳承創新的熱忱,我們要將傳統與創新結合,往前邁進!」

目前在台灣各地,我都看到許多傳承家族事業的二代、三代⋯⋯,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各種創新之嘗試,也從國外汲取靈感,展現新風貌,越來越有「百年事業」的雛型,非常令人欣慰。當然也為老街注入新的活力與風貌。

鶯歌C_002-horz

鶯歌C_003

鶯歌C_004

鶯歌C_005

新旺集瓷附設有陶藝教室,是假日好友或親子共同學習的場域,看起來也非常熱門,可以先到 它們官網上預約

鶯歌C_007

鶯歌陶瓷老街:鶯歌光點美學館

陶瓷老街上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空間,便是鶯歌光點美學館。從主要街道的尖山埔路,經過陶瓷街,很容易就可以見到這座地標性的建築。

原以為這是個公家單位,但根據官網簡介,原來是私人機構:「鶯歌光點美學館於2015年2月正式開幕,由億昌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耗時四年,打造兼具古典與現代時尚的新美學建築。外觀保留百年古井(1905年至今)傳統樣貌,以及火窯磚牆的設計,中庭挑高(16米)與自然採光使內部更加明亮。本館位於陶瓷老街正中心,交通便捷,適合闔家出遊⋯⋯」

鶯歌D_001-horz

鶯歌D_003

鶯歌D_004

同樣根據官網簡介,鶯歌光點美學館的六大特色,包括「藝術典藏、文化創意、工藝美學、展覽演繹、茶香文化、手作食趣」,看得出業者有心將各種不同風格的陶瓷藝品,集中在空間中展示。

儘管販賣的產品風格不盡相同,稍嫌主題不夠統一,但逛一圈下來,仍能發現某些有異國風情的特色店家,也很適合做為展覽用途。如果能夠邀請更多世界各國的陶瓷廠商,共同進駐,相信會創造更多的激盪與價值。但仍值得順道造訪。

鶯歌D_006-horz

鶯歌D_007

鶯歌D_008

看了許多陶瓷製品之後,這兩個角落,反而吸引了我的目光⋯⋯所以才說在許多同質性的產品中,若能引進更多異國元素,或許是一個值得策展的方向。

鶯歌D_010-horz

鶯歌陶瓷老街的吃:甕仔麵與其他

我並不是個特別追求各地「必吃」店家的旅人,通常都是到了當地,再從手機 Google 或地圖上搜尋附近的飲食,或路過而覺得有「眼緣」,便隨興嘗試。不過因為食量有限,之前也曾被旅伴「建議」,既然要吃,就該吃最好的,但這天,我還是採取了原本的隨興模式⋯⋯

在地圖上看到老街中特別標註了這家「甕仔麵」,在店前端詳片刻,由於已是午後離峰時間,因此店內客人不多,心想這「甕仔」顯然是富有陶瓷小鎮特色的,無論如何都該試試。其實如果搜尋網上文章,這家店原也就是許多部落客推薦的美食,總不會錯。

鶯歌E_001-horz

鶯歌E_002

網上多半推薦海鮮麵,但我個人偏好牛肉麵,每到各地,只要看到牛肉麵必嚐,因而還是遵從了自己心底的選項。

鶯歌E_003

鶯歌E_005

以陶瓷小甕承裝的牛肉麵,份量不算多,但湯頭有中藥調味,算是有特色。雖不算頂級美食,卻符合在地主題,且這份量,正好也可留點空間,再嘗試其他店家。若是對日本或國外觀光客,仍是值得推薦。

鶯歌E_006

鶯歌E_007

老街上另有「厚道」排骨飯,這就是許多部落客「大推」「必吃」的,店家的硬體裝潢以及招牌,也都經過設計。

鶯歌E_008

鶯歌E_009

若是不想特地坐下來,假日的老街上,也有許多其他的當地特色小吃,可供購買。

鶯歌E_010

鶯歌陶瓷老街的住:私客創旅

文章開頭便提到,通常我到國內外進行城鎮之旅,必定先找附近特色住宿。例如老街區,若能直接入住其中,當然最方便,也才有來此之意義。但並非每條老街,都有價位適中、位置良好的選擇。

此趟來鶯歌之前,便先在訂房平台搜尋,意外看到這家「私客創旅」,竟然就在老街上,當即訂下。它的位置鄰近尖山埔路與育英街口,若是假日自駕前往,由於交通管制,最好先和旅店聯繫,專人會指引安排停車。

鶯歌F_001

從它的官網上,我理解到這應該是建設公司經營的設計旅店,儘管現今打著「時尚」「設計」「文創」的旅宿很多,裝潢細節與品味品質不一,但以我親自入住的體驗,私客創旅算是做到一定水準以上,值得推薦。

鶯歌F_002-horz

鶯歌F_004-horz

鶯歌F_005

雖在陶瓷老街上,但並不拘泥於傳統陶瓷藝術的風格,而是大膽引進各種現代藝術元素,以及本國畫家作品,我認為是相當成功的嘗試。

鶯歌F_007

鶯歌F_008-horz

鶯歌F_010

鶯歌F_011

旅宿三樓附設的餐廳,平時亦有對外營業。

鶯歌F_012

當然,旅宿最重要的作用是「住」,私客創旅的客房寬敞,設計細節也收斂得很好,衛浴設備和工作桌椅的設計,以及床組本身,都做到了舒適的水準。

其實旅店如果太舒適,難免一入住就不想外出;但因下樓就是老街,便容易克服心理障礙,逛累了回來休息,晚點繼續,正是這家旅宿的優勢。

鶯歌F_013

鶯歌F_014

鶯歌F_015-horz

鶯歌F_016

鶯歌F_018

鶯歌陶瓷老街的夜間散步:阿婆壽司與林滷味

入住老街區的優點之一,便是傍晚小睡片刻,晚上還能出來散步。假日人潮散去後的老街,儘管店家都已打烊,卻仍別有風味。這天適逢滿月,場景更是宜人。

鶯歌G_001

鶯歌G_002

搭乘區間車造訪鶯歌,原本也是很便利的方式。儘管這次開車前來,依然試著走到車站,從老街旅宿過來,步行約十來分鐘,算是輕鬆。以後如果夜間抵達,沒有太多行李,步行亦佳,當然也可搭乘 TAXI。

鶯歌G_003

夜間閑情漫步,又不想到人聲鼎沸的夜市,若有晚餐與宵夜需求,往何處去?鶯歌友人推薦,可以試試阿婆壽司。

令我驚訝的是,這竟是一家24小時無休的壽司店,光是從這時間仍滿座,且許多人排隊購買外帶,便可知它在當地人生活中的地位。

鶯歌H_001

鶯歌H_002

跟著排隊入內選購,發現是非常傳統的「日式台風」壽司,沒有太多花俏,但仍有數種口味的基本款,且壽司份量飽滿,是非常庶民的選擇。

鶯歌H_003

鶯歌H_004

在店內觀察,除了壽司,關東煮與涼麵,也是客人必點。關東煮種類很多,同樣是份量飽滿,難怪受到歡迎。

鶯歌H_005

鶯歌H_007

以一人食量,買份「小綜合壽司」,基本三種口味,份量適中。

鶯歌H_006

鶯歌H_008

回返老街旅宿途中,又途經一家「排隊名店」,同樣是鶯歌知名的林滷味。心想買幾樣回飯店當下酒菜,甚好。

滷味本身的美味就不必說,更厲害的是它的自製辣醬。好吃到我原本隔天離開鶯歌前,想來買一瓶回家,可惜它要下午三點半才營業,只好下次專程再去。

鶯歌H_009-horz

從陶瓷老街到鶯歌陶瓷博物館

這次鶯歌小旅行,第一天以老街為主,隔天晨起,便要前往鶯歌陶瓷博物館。這兩個行程若是安排在同一天,略嫌辛苦,在旅店獲得充分休息之後,隔天同樣步行前往,便覺輕鬆。

經地圖計算,由旅店走到博物館,約十來分鐘;若是不趕時間,以閑情節奏,邊走邊拍,更是愜意。這天是週日,早晨的老街尚未甦醒,但陽光已經很好,更適合沿途取景。

鶯歌I_001

鶯歌I_002-horz

由老街往陶博館途中,必須跨越鐵道,整個路段,被稱為「鶯歌風華步道」,行人天橋造型新穎,無障礙設施也俱全,更有各種壁畫與造景。

用各種不同語系寫出的「歡迎」,更凸顯了鶯歌做為一個「國際級的小鎮」之獨一無二的特色。

鶯歌I_004

鶯歌I_005-horz

鶯歌I_006

鶯歌I_007

運氣太好,過陸橋時,正逢一班區間車經過。從這個角度拍攝,也是許多網上可見的熱門「鶯歌意象」之一。

鶯歌I_009-horz

途中見到這塊指示牌,覺得有點可惜,至少應該做成雙語或多語系的版本,才能方便國外旅客。(被樹葉擋住的右上角,多貼了一張有英文版本的「外掛」⋯⋯)

鶯歌I_011

鶯歌I_012-horz

過了鐵道陸橋之後,另有一小段「鶯歌美麗家園核心徒步區」,旁邊是一條小小的水道,看了地圖,才知道竟是大漢溪的支流之一。

溪畔步道正逢花開季節,又提供了了一些值得留影的畫面,倘若水道能再經過整治,想必會更理想。

鶯歌I_014-horz

鶯歌I_016-horz

鶯歌I_018-horz

抵達陶博館之前,注意到旁邊有一家複合式餐飲購物空間,TINA廚房+TINA Coffe+蕃薯藤生機專賣店,看起來便有「網路名店」的風範,網上一查,果然是1997年創立於桃園,目前已有許多分店與品牌。這家鶯歌店,更是許多人推薦的親子友善餐廳。

鶯歌I_020

鶯歌I_022

鶯歌I_023

鶯歌I_024

鶯歌陶瓷博物館

文章開頭既然承認,做為新北市民沒來過鶯歌,當然也是初次造訪鶯歌陶瓷博物館(我去羅浮宮和梵蒂岡博物館的次數,都比這裡多,真是慚愧)。但既然如此,也能用完全新鮮的眼光來看待。

我原本就是博物館的熱愛者,到世界各地也參觀過不少博物館;陶博館的硬體設計,是知名的簡學義建築師,無論是早期的誠品中山店,或近年的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台南),都是我非常喜愛的作品。光是外觀,就停不下來地拍攝了許多角度。完全是國際水準的博物館建築。

鶯歌J_001-horz

鶯歌J_002

鶯歌J_004

鶯歌J_005-horz

鶯歌J_007-horz

鶯歌J_009

設籍新北市的市民出示身份證就可以免費參觀,非常佛心。其他參觀資訊與注意事項,可參閱 官方網頁

鶯歌J_010

鶯歌J_011

置物櫃的設計亦非常富有陶瓷小鎮特色,曾多次在網路上看過相片,終於見到本尊。

鶯歌J_012

從牆上的開館沿革說明,理解到這是蘇貞昌院長,還在台北縣長任內之政績。

鶯歌J_013

鶯歌陶瓷博物館:走向從前

陶博館的常設展示區,共分為五大主題,在一樓大廳後方的展區,主題是「走向從前」:「陶瓷是人們將黏土以各種成形技術、裝飾技法製作後,再透過不同燃料或窯爐燒成,是人類重要的文明展現。本區以走向從前為主題,以製陶的燃料、黏土、技法、釉藥及窯爐相關實物、圖文與影片為展示內容,介紹製陶過程的重要步驟與臺灣傳統製陶技術。」(展區說明文字皆引用自陶博館官網,以下同)

鶯歌K_001

鶯歌K_002

鶯歌K_003

陶瓷成形技法之說明:「隨著生活需求不斷出現,人們的想像力和務實能力也被催促著齊頭並進,陶瓷的成形可說是人類『手腦並用』的經典表現。臺灣早期陶瓷成形技術以手拉坯、手擠坯等手工成形法為主;到日治後期,才有鏇坯、注漿、擠出等技術引進,並開始結合機械和模具,為機械複製和大量生產時代揭開序幕。不同的成形法意味著不同的造型能力和效果,各有特色和限制,也因而形成不同時期階段陶瓷製品的殊異風格。」

鶯歌K_005

鶯歌K_006

這部份是「臺灣早期窯爐的種類」:「幾百年來,台灣陶瓷業所使用的窯爐歷經許多變革,種類十分複雜。早期窯爐大致有包仔窯、蛇窯、目仔窯和錦窯等;戰後又有四角窯、八卦窯、瓦斯梭窯、電窯、隧道窯與滾軸窯等,每種窯爐還有其不同的變革。」

鶯歌K_007

鶯歌K_008

鶯歌K_009

窯爐的小模型做得非常精緻,甚至連爐中的物件細節都做出來。我原本就喜愛看這類模型,見到如此用心的作品,心中更是歡喜。

鶯歌K_010

鶯歌K_011-horz

鶯歌K_012

鶯歌K_013

鶯歌陶瓷博物館:回看所來處

比起藝術作品或器具本身,我通常更有興趣的總是在「歷史」的部份,因而這幾個常設展頗能滿足求知慾。

這個主題底下分為「陶瓷與臺灣」、「陶瓷與民間信仰」、「陶瓷與傳統生活」、「陶瓷與傳統建築」四個部份。

鶯歌L_001-horz

陶瓷與臺灣:「在距今約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臺灣就已經發展製陶文化,直到17世紀荷蘭人、西班牙人以臺灣為國際貿易駐點後,臺灣走向新的歷史階段,也讓臺灣的陶瓷文化開始有顯著變化。回看過去400年來臺灣陶瓷的發展歷程,分別在17世紀中葉、20世紀初期、20世紀中葉產生巨大變化。這些時間點都是臺灣歷史的重要轉捩點,顯示臺灣陶瓷發展深受社會、文化、經濟因素影響。本展廳將探討17世紀以後陶瓷與臺灣的關係,先從臺灣社會與經濟的面向,歸納臺灣陶瓷整體的發展情形,再從臺灣民間信仰、傳統生活、傳統建築的面向,呈現陶瓷在臺灣文化的重要性。」

鶯歌L_002

鶯歌L_003

鶯歌L_004

鶯歌L_005

鶯歌L_006

鶯歌L_007

鶯歌L_008

陶瓷與民間信仰(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部份):「陶瓷在臺灣民間信仰中,常被用來製作成神像與祭祀禮器,或是做為具有避邪功用的器物,擺設或裝飾在傳統建築或聚落之中。陶瓷製的祭祀禮器大多製作精巧,並且要符合『魯班尺』上的吉祥尺寸。陶瓷製的神像大多屬於特殊的訂製款,使用模具壓製黏土後再燒成,尺寸通常較小,常用於小廟或家庭中供奉。」

鶯歌L_009

鶯歌L_011

鶯歌L_012

土地公和王昭君,太美了。

鶯歌L_013-horz

鶯歌L_014

陶瓷與傳統生活:「臺灣的傳統生活中,從廚房的鍋具與碗盤、廳堂的神像與禮器、寢室的枕頭到書房的文具等日用品,都廣泛運用著陶瓷器物。在臺灣傳統社會的歲時節慶、婚喪禮俗及信仰習俗,或是農牧飼養動物、各行各業生產製作的工具,也常使用陶瓷器物,也顯示陶瓷與臺灣傳統生活有著密切關係。」

鶯歌L_015

鶯歌L_016

陶瓷與傳統建築:「臺灣傳統建築常見以磚、瓦再次加工的裝飾物,或是以堆砌排列成圖案的裝飾工法。在傳統廟宇或祠堂上,也可見到人物、動物、民間傳說為主題的交趾陶或剪黏的裝飾。直到20世紀初期臺灣引進磁磚製作技術,因磁磚的防水與耐用特性適合臺灣氣候環境,逐漸普及到臺灣的建築外觀,在1970年代臺灣磁磚量甚至躍居世界第三。」

鶯歌L_017

鶯歌L_018

鶯歌L_020

鶯歌L_021

鶯歌L_022

花磚真是太美了,應該要繼續保留做為台灣建築特色才是。

鶯歌L_023

鶯歌陶瓷博物館:硘仔鎮

儘管一直都知道台語的陶瓷念法,但直到來此,才知道它可以寫成「硘仔」。

前一個展區理解了陶瓷與台灣生活的關係,當然更應該探索為何鶯歌會成為陶瓷重鎮的成因,展示內容分為「鶯歌的窯爐」、「鶯歌主要陶製品」、「傳統隧道窯模擬體驗區」。

鶯歌M_003

鶯歌M_001

鶯歌M_002

鶯歌的窯爐:「早期臺灣陶瓷業所使用的窯爐有包仔窯、蛇窯、登窯等,而在日治時期引進四角窯後,鶯歌陶瓷邁入現代化的階段,並順著工業發展的趨勢,先後出現瓦斯梭子窯、隧道窯、電窯、快速滾軸窯等高效能窯爐。」

鶯歌M_004

鶯歌M_005

鶯歌M_007

鶯歌M_008

我非常喜愛這幅畫的風格,介紹鶯歌陶瓷知名的相關人物。

鶯歌M_010

鶯歌M_011

鶯歌M_012-horz

鶯歌主要陶製品:「在日治時期以前,鶯歌除了磚瓦外,主要生產甕、缽、盆、鍋、壺、缸等日用陶器。隨著時間與科技的演變,鶯歌也開始生產工業用的礙子、電器陶瓷,建築和衛浴用等陶瓷製品,產品種類日益增加。」

鶯歌M_014

鶯歌M_015

鶯歌M_016

鶯歌陶瓷博物館:穿越時空之旅

由於去過夏威夷的經驗,我一向主張台灣應該要和「南島文化圈」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因此對於原住民在陶瓷的運用上,也抱持極大的興趣,而這個展區便是一個解答。

本展區分為「臺灣史前陶器」、「臺灣原住民族陶器」、「當代陶藝與視聽區」等主題。

鶯歌N_001

臺灣史前陶器:「臺灣製陶技術的發展,可能始於6000年前的大坌坑文化。隨著史前人類活動範圍的擴散,島內各地發展出豐富的陶器文化。以質地、硬度、形狀、紋飾等特徵分析,臺灣史前陶器具有手製不拉坯、表面不上釉、燒製溫度低、質地為夾砂或泥質、粗鬆易損壞等共通特性。陶器顏色則因為不同燒製方式,產生橙紅色、灰黑色等區別。」

鶯歌N_002

鶯歌N_003

鶯歌N_004

鶯歌N_005

「臺灣史前陶器依用途可大分為『日常生活用陶』和『儀式信仰用陶』兩類。『日常生活用陶』具有烹煮、儲藏和盛裝食物等功能,常見鍋、甑、缸、缽等類型。『儀式信仰用陶』質地純淨、製作精美,於陪葬或祭祀使用。此外還有陶紡輪工具、陶珠與陶手環等裝飾品,陶偶則供娛樂用。」

鶯歌N_006

臺灣原住民族陶器:「從時代的連續性、地緣關係、製作技術和造形紋飾等方面來看,臺灣原住民族的陶器與史前文化陶器,具有相當大的關連性。過去臺灣各族群原住民大多擁有製陶技術,但17世紀後臺灣與外界交流日漸頻繁,陶瓷、金屬、塑膠等其他材質器物進入部落生活後,影響傳統製陶技術的承傳與延續。」

鶯歌N_007

鶯歌N_008

「臺灣原住民族目前僅剩阿美族和達悟族保有傳統製陶技術,排灣族和魯凱族則因為陶器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所以保存許多珍貴的古陶壺與相關傳說。從現存的原住民族陶器、製作技術、神話傳說及研究文獻中,可發現陶器與各族群的傳統生活、社會制度、歲時祭儀息息相關,也衍生各種陶器用途、使用對象限制及製作禁忌等豐富的文化特色。」

鶯歌N_009

鶯歌N_010

鶯歌N_011

鶯歌N_012

鶯歌N_013

鶯歌N_014

鶯歌陶瓷博物館:未來預言

「陶瓷除了在日常生活與建築運用外,亦是工業科技用品常見的材料與元件。本區透過充滿科技與現代感的展示情境,以電腦、電話、行動電話等當代科技產物,呈現工業、精密陶瓷與傳統陶瓷的差異,展現陶瓷產業在科技中的多元應用與發展。」

其實,陶瓷還被運用在太空梭等星際探索的用途上,絕非只是「傳統工藝」那般簡單。

鶯歌O_001

正好遇到年輕人推著長輩來參觀,這個畫面讓我非常有感。

鶯歌O_002

鶯歌陶瓷博物館:陶品集

每次參觀國內外博物館,「賣店」常常是最後流連忘返的重點,恨不得把許多相關資料或紀念品帶回去,因此,也來考察一下。

陶博館的賣店名為「陶品集」,同時仿效日本,建立「鶯歌燒」品牌:

「鶯歌燒品牌建置計畫的前三年,選擇以鶯歌陶瓷發展歷史中具代表性的元素為主題,包括在1950年代大放異彩的胭脂紅、1960年代受國際貿易商青睞的青花仿古陶瓷,以及1980年代盛極一時的結晶釉,都是曾經讓各地窯場爭相仿效生產的強勢風格,為當時的經濟起飛創造了不可抹滅的功勞,因此將之訂為主題,透過陶瓷文化的歷史元素來塑造品牌形象。」

鶯歌P_001

「2011年開始,則與『創意生活‧陶瓷新品評鑑展』結合,並以鶯歌鄰近地區(含新北市鶯歌區、三峽區、樹林區、土城區,以及桃園市桃園區、龜山區、八德區、大溪區)入選新品為授權對象。我們透過商標授權推薦在地生產,以此建立鶯歌陶瓷製品發表的平臺。評鑑主要著重使用機能、技藝表現、美感創意、產品形象、市場時代性,鼓勵作品結合實用與創新,重現鶯歌陶瓷的榮景。」

下圖是學學文創製作的藝術小物,符合牛年的主題,非常討喜!

鶯歌P_002

通常買得最多的都是出版品、T恤、擺設等,故特別做些紀錄。

鶯歌P_003

鶯歌P_004

鶯歌P_005

鶯歌P_006

用了半天時間,參觀鶯歌陶瓷博物館,感到意猶未盡,下次還應該預留更多時間,慢慢欣賞並紀錄。

鶯歌P_007

附加景點:三鶯龍窯橋

造訪鶯歌之前,在網路上找些資料,也在地圖上看到「龍窯橋」這個名字,雖然與老街到陶博館的動線較有些距離,但回程時,還是特地繞過去參觀。

根據新北市觀光旅遊網的說明:「橋長85公尺,寬與高皆3.5公尺,採用鋼構桁架表現方式,提升橋樑之輕巧與現代化空間感,設計上配合橋身內木雕歷史之人文背景,橋體採祥龍獻瑞之龍身,型塑龍窯意象的橋體時光隧道。

打造『三鶯龍窯橋』的建築團隊提到當初橋身的構想靈感為『風乘雲,龍吐珠,光成影,陸相連』,龍身好似飄揚在鶯歌溪上,晚上橋身的光雕秀璀璨耀眼,陸相連則為串連從三重環保公園一路到桃園長達23公里的直線自行車道。除了打造跨溪人行景觀橋外,沿線將設置自行車停車處、解說牌誌、指標等相關設施,融入在地歷史文化,結合『三鶯之心』、『三鶯藝術村』等公共藝術空間。」

鶯歌Q_001

實際造訪,覺得這座橋比想像的小一些,但若上網搜尋,還是有不少民眾或網美來此拍照打卡,自行車友特別多,也算是一個地標。

鶯歌Q_002

鶯歌Q_003-horz

鶯歌Q_005

總歸起來,此次鶯歌小旅行,若要賦予一個主題,我會說是「閑情與知識的小鎮漫遊」。儘管鶯歌現在已經成為「區」而非「鎮」,但還是頗有小鎮的閒情。特別是坐擁陶瓷博物館這麼一座世界級的建築,在知識上的收穫,也非常豐富。

其實,我近期規劃以酒廠旅行為主題的「酒鬼巴士」,更是注意到鶯歌還有一家已頗具知名度與規模的「合力酒廠」,以生產威士忌、琴酒等蒸餾酒為主,但因不在此次動線範圍,便未多著墨。或許未來,鶯歌除了「陶瓷」,還能加上更多生活風格的元素(例如飲食),成為一個更有魅力的國際觀光市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工頭堅 的頭像
    工頭堅

    工頭堅部落 | 時代的風 | 三導遊記夫

    工頭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